建成市政道路206条、204.4公里,核心片区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新建、改造提升综合性公园10个、口袋公园58个,新增绿地面积222.8万平米……过去两年,西安高新区以“四个高新”建设为指引,奋笔书写“品质高新”建设答卷,打造出产城融合新典范。
(资料图片)
如今的高新区,城市更有活力、人居更有品质,一座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科技新城满目生辉,给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群众带来更多“不期而遇”的惊喜。
“双城蝶变”加速成势
2021年,随着“丝路科学城”和“丝路软件城”规划建设的起步,西安高新区正式迈入“双城联动”时代。两年来,西安高新区科学规划,扎实推动,让一个个总部园区、产业项目、民生配套落地,一步步将蓝图变现实。
“2年前,丝路科学城对于大家而言只是一张图纸,一个规划;2年后,这里快速发展成为承载千亿级新兴产业和容纳数十万人口居住的城市新区,这样巨大的变化和蓬勃发展的态势让大家切身体会到了产城融合带来的改变。”市民张女士感慨道。
丝路科学城文化地标项目飞速“生长”,商业配套跨越升级,吸引大量“新高新人”在此投资兴业。据了解,丝路科学城已建成招商臻境、锦麟天钻院、中海CID等高品质住宅项目6个。同时,龙湖云河颂、中海学仕里、中建悦庐学府等17个项目也再加快推进,未来之瞳总部办公集聚区、丝路国际金融创新中心、林凯中凯大厦等11个科创金融和总部经济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未来广场、新罗酒店等商业项目建设持续提速,总部集群加速汇聚,商业配套跨越升级,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丝路软件城在“四个高新”的发展加持下,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这里已建成保利天悦、西派国樾、云水天境等高品质住宅6个和商业酒店2座,天谷雅舍、西派樘樾、高科云天等8个住宅项目和国际会议中心、瑞邻中心等7个商业项目加快推进。省图书馆正式开馆,儿童医院投入运营,鱼化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一个个满满幸福感的工程构建起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圈”,让区域业态布局更加丰富,公共设施更加完善。
配套升级 蓬勃发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两年来,西安高新区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聚力聚焦住房、交通问题,让群众“住”无忧、“行”便捷。
今年7月,西安高新有轨电车“云巴”项目首列车辆正式上线,标志着该线路建设进入新阶段,为今年年底开通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年来,高新区建成市政道路206条、204.4公里,“四好农村路”150条、260公里,核心片区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同时,高新区开通16条城市公交线路,高效运行18条城乡客运公交线路,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逐渐形成,实现外联内畅。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蕴涵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本真诉求和深切渴望。今年6月9日,西安高新区鱼化寨街道东晁村全体村民盼望已久的安置性商品房顺利交付,224户村民喜迁新居。
东晁村安置房项目是“品质高新”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两年来,西安高新区紧紧围绕群众住房需求,全方位做好房地产行业支持与政策引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确保新建商品住宅高品质交付。同时,全力推进17985套保障房和72235套安置房建设,点亮万家灯火,让百姓在高新圆梦安居。构建了多层次、多主体、多渠道的住房供应体系,形成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安居格局,保障区域职住平衡,深入推进产城融合。
“扮靓”环境 品质跃升
夏日时节,位于西安高新区的永安渠海绵城市公园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赏玩,大家沿着水岸小路、彩色步道缓步漫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尽情感受着城市品质提升改变带来的满足。如今,西安高新区沿河的绿地上风光正好。皂河、沣惠渠、永安渠等河流水系已经经历蜕变,成为人们避暑休闲时打卡的新选择。
两年来,西安高新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和“双碳”战略,坚持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新建、改造提升综合性公园10个、口袋公园58个,新增绿地面积222.8万平米,打造集景观环境、休闲宜居、公共服务、运动健康、智慧设施为一体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让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今年的“五一”假期来临之际,西安高新区的大仁遗址公园一期、唐城墙遗址公园、竹南路公园等3个综合性公园和流光、氧丘、锦悦等18个口袋公园集中亮相开放。这些高品质的公园绿意盎然、各具特色,让高新区变得更加绿色宜居,城市颜值更加靓丽。一个个公园的不断建成和开放持续推进着高新区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构成蓝绿交织的生态体系,为“品质高新”织就生态底色。
已见繁华正生辉,更立新志谱新篇。西安高新区将不断更新“向上”,为群众呈现更多的惊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品质高新”更有品质、更有温度、更有归属感,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更有幸福感。
高新融媒记者 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