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壹心理主笔团:壹心理App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陕西一名学生考研落榜后,给离世的爸爸发了几条手机短信: “没关系的孩子,谁能永远春风得意马蹄疾,你会在一次次失败中成长……” 他实在太想爸爸了,才发了这个短信,没想到竟会收到新机主的暖心回复。 而回复他的陌生人高先生表示,他当时收到这条短信时,考虑了很久,才决定以爸爸的口吻回复了他。 因为他不想打破对方对爸爸美好的幻想,希望他能重拾信心,越来越好。没想到,这些短信竟引发了网友们集体泪目,纷纷在评论区怀念自己逝去的亲人: “去年7月我永远失去了最爱我的爸爸,不管我发什么,却再也不会有回复了”; “我的很多密码都是父亲生前的电话,有时会幻想他突然有一天回来了……” 原来,那么多人在默默保存着和逝去亲友仅存的,哪怕一点点的联系。 “高中最好的朋友离开十几年了,每次想起他都很难过,有时会想,是不是要删了他的QQ才能不那么难受?” “我女儿的微信抖音都留着,可是里面的好友却越来越少了”; 我想起一段话:“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人通常不会感到悲伤。真正让你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看到的半盒牛奶、是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是安静折叠在床上的被子……” 爸爸妈妈,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 我慢慢体会到,我们都已经到了要面对死亡的年纪了,这种「丧失」逼着我们不得不长大。 而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不是悲伤的结束,而是悲伤的开始。“爷爷突然去世,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就阴阳相隔”; “奶奶走的时候,全身插满管子,被折磨得不成人样,遗憾最后的时光没能让她舒服一点”; “好遗憾当初对妈妈关心太少,小病小痛的时候没注意到,直到变成癌症晚期,后悔莫及”; “遗憾直到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人,我都没有跟她说过一句「我爱你」”; 演员王鸥曾说,自己最遗憾的事,就是在父亲病重的时候,没有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去看他,陪伴他。 「你应该把手上的工作全部放下,立刻赶回家,看你爸爸最后一眼。不然,未来的日子里,每一天你都会为此而后悔。 我现在每一天都在想起父亲的脸,觉得很遗憾,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女儿的责任。」 就是一个很深很深的伤口,里面还在淤血,皮肉先长好了,就是一碰就痛。 我以为没事了,结果同学一句「我妈来接我」,伤口被瞬间撕开。 “亲人离世最悲伤的,并不是离世的那时候。而是后来,我们逐渐将他从生活中剥离的时候。 而我们永远不知道,在未来的哪一个细节,会与过去相遇。” 这种悲伤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充分的释放,足矣将一个人吞噬。 我们该怎样,才能从悲伤的泥淖中走出来?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提出了“悲伤的五个阶段”。 无论是一个人面对灾难性的个人损失(工作、收入、自由),或是亲人逝去、失恋、离婚、受骗、面临绝症、宠物死亡等,哀伤的阶段都是相同的。 这个阶段,悲伤的人会否认或逃避事实,认为「这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把自己隔离起来,其实是一种防卫机制。 有些人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亲人、朋友,虽然内心悲伤到极点,但可能一滴眼泪都哭不出,或被人指责「太冷血」,或自责「不孝顺」。 电影《遗愿清单》中,男主在罹患癌症之初,都不愿相信癌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当医生宣判丈夫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时,妻子不愿接受现实,还认为是诊断错误,要带丈夫转院治疗。 我们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我装作没事发生,这件事就不会伤害到我。 纪录片《人生果实》中,和修一爷爷相爱一辈子的英子奶奶,在修一去世后,还保持着每天给他做饭的习惯。 「屋里到处都有他留下来尚未完成的东西,每次看到,都会有他还在的感觉。」 「真正伤害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代人的,不是悲伤本身,而是他们为了逃避痛苦做的事情。」 当我们无法再欺骗自己,度过了「否认」阶段时,现实的苦痛会慢慢浮现。 我们可能会觉得命运不公平,反复责问:为什么偏偏是我要承受这些? 甚至对自己感到愤怒,责怪自己觉得自己或他人要为亲友的去世负责,恨自己无能为力。 电影《情书》中,女主藤井树的爸爸因感冒突然恶化为肺炎,晚上病发休克时,外面下大雪,救护车至少要一个钟才能到。 从此以后,藤井树的妈妈便在心里认定,是爷爷不顾医院劝告,一意孤行把丈夫背到医院,导致丈夫来不及抢救。 她心里一直对爷爷有一团怒火,在家中常常忽略他,也一直内疚自己当年没有阻止爷爷。 于是开始和自己,或者医生,或者自己的信仰(比如佛祖、上帝)等进行「讨价还价」,以为只要改变当时的做法,就能避免坏结果,或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如果我当时早点带Ta去医院,或许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 这个阶段,我们知道做什么都无力回天了,痛苦会加倍袭来,再也没有任何理由逃避。 我们会变得非常脆弱、消沉、失控,自暴自弃,就像所有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全部毁灭了。 记得我外公突然去世的时候,外婆每天不肯吃饭,以泪洗脸: 「这个老头子真的抛下我走了,他不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最后一个阶段,我们终于接受了「丧失」的事实,学会放下,重新开始生活。 女主藤井树和当年的爸爸一样,在一个飘着大雪的夜晚,由于长期感冒转为高烧,救护车最快要1个小时才能赶来。 爷爷再次决定,把藤井树背到医院,却被藤井树的妈妈拦住。 她终于说出了心中对爷爷的愤怒:「难道你还要把这个孩子害死吗? 当初你自己背着你儿子走到医院去,足足用了1个小时。你还记得吗? 可是还是来不及急救,你儿子才因此而死的,难道你还想重复同样的结局吗?」 爷爷却笃定,当年他背着藤井爸爸跑去医院,只用了40分钟。 他之所以会死,真的是因为病得太严重,无论如何都救不回来了。 最后,75岁的爷爷背着藤井树,一路跑一路摔,在40分钟内赶到了医院,藤井树经过救治安然无恙。 妈妈才真正接受丈夫当年无法救回的事实,走出哀伤,一家人开始新生活。 罗丝认为,悲伤的这五个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我们也不一定会经历其中所有阶段,但是她认为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 我们了解它,只是帮助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以便更好地帮助自己或亲友处理悲伤。 比如亲人去世,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哭不出来,有人沉默不语,有人欢声笑语…… 一个女孩的未婚夫在登雪山时不幸遇难。整整2年,她都无法接受事实,也无法开始新生活。 直到朋友带她去到未婚夫遇难的雪山,她仿佛感觉,他就在山上,静静地看着自己。 《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 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被世人遗忘。不需要刻意删掉联系方式,或者扔掉对方的所有遗物、照片等,甚至对ta避而不谈…… 带着对亲友健康的的思念和联结,可以自由地走进回忆,也可以感受现实中的美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关注公众号壹心理,回复【急救】即可免费获得解救压力和心理伤害的【心理急救手册】电子版。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喜欢,请点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欢迎朋友们转发、点赞、发表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