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6期内容
儿时,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我的几个表哥都会来到我家,请我爸、我大伯还有几个堂叔,去他们家里吃饭。
娘亲舅大,大伯和我爸是几个表哥的亲舅舅,出于尊重,他们要上门来请,请得越早就越显诚意。所以我们常常还未起床,表哥们就来了,进屋等着我们吃完早饭后跟他们过去。
(相关资料图)
小孩子也可以跟着一同去,主要是去给那边的长辈拜拜年,图个热闹。这是我们的年俗,乡人称之为“走亲戚”。
走亲戚可不只是个说法,而是真要一步步走的。那时乡下没有公路,更没有汽车,出门全靠步行。到我姑姑家,大约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
小孩子都不爱走远路,但正月里走亲戚除外。因为一路上都是喜气洋洋,来来往往的都是走亲戚的人们。经过的村庄也在时不时燃放着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相当浓郁。更重要的是,到达后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会有红包拿。因此,我们的心情都异常美妙,主动拎着送给姑姑的年礼,一点都不觉得沉重。
到了姑姑家,我们一行人受到了隆重的迎候——姑父在门前燃起鞭炮欢迎我们的到来。进屋入座,表哥表姐们便开始忙着摆卤鸡蛋、饼干、酥糖、瓜子、花生米等吃食,再为每人沏上一杯热茶。卤鸡蛋是必须要吃的,每人一个,其他小食随意。姑姑疼我这个不常来的侄儿,总会让我多吃一个卤鸡蛋,说是“双元宝”;并把花生、瓜子、酥糖使劲朝我口袋里塞,生怕我吃不到。
吃过卤鸡蛋后,大人们便在一起聊天,说着一年来各种各样的事儿;有时他们也会打打牌,等待午餐。中午的饭菜是由晚辈的表哥表姐们准备的,鸡鸭鱼肉俱全,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顿了。
乡下的冬日气温低,屋里特别冷,往往吃着吃着菜就凉了,所以午餐必不可少的当属火锅,它通常被放在桌子中央,菜凉后还可以加热。火锅还起到了烘托节日气氛的作用——一桌子有着血缘关系、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边,喝着酒、聊着天、说着祝福彼此的话,笑意盈盈、情意绵绵,一年之中难有的其乐融融的相聚。
而相聚终是短暂的,有时吃过中饭我们即返回,也有时会在姑姑家吃过晚饭后再回去,无论哪种情况我都会依依不舍。但再留恋也得回去,因为第二天我也必须去我的舅舅家,请他们来我家走亲戚。家里的亲戚多,这样循环往复着,一直要等到我家再没有人来时,才能去请姑姑来,那已经是正月七八的事了。
如今,大伯、姑姑他们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表哥们也都老了。已是人到中年的我早已远离了故乡,春节时只能在回忆中“走亲戚”了。但每每忆起,依然如同昨日,心中会有很多感慨和感动。
往事并不如烟,它一直伴我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