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深大附中进校指导活动,在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深大附中”)初中部云绘楼六楼会议室举行。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曹卫真教授,深圳市南山区教科院副院长石义琦,深大附中执行校长边海峰,深大附中初高中两部教学处、教科研中心、信息化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和授课老师共同参与了此项活动,活动由初中部教学处主任谢芳芳主持。

凝练成果,系统展示


(资料图片)

深大附中是全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教育云项目试点校,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学校有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学校构建了完备的智能化管理体系;通过引进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希沃E课堂等进行实验班建设,构建了完备的智能化教学体系。

学校重视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积极安排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校本培训以教师信息化培训为主,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信息技能培训,并每月在学校教职工例会上安排信息化应用好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教师信息技能培训常态化,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的交流,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学校还以课题引领,开展信息化应用探索。许多老师立项的课题,为学校开展STEM教育研究,进行多学科融合教育,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了深大附中对新时代课程与教学方式变革所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刘为基主持的广东省2019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项目课题《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为学校全面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启动新时代智慧校园建设,构筑智慧校园环境和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了信息赋能的优质发展样板。

在以上工作的指引下,教科研中心主任陈伟首先代表学校从五个方面系统全面进行汇报,一是信息化建设概况,二是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三是培育成果实例展示,四是未来发展规划,五是年度规划。汇报内容具体、充实,从理论到实践,图文并茂,全方位、多样态展示了深大附中近年来在信息化道路上的探索历程。

信息赋能,课堂实践

为更好展示信息赋能的课堂实践,深大附中地理教研组优秀专业教师、初一地理备课组长梁锦瑜还呈现了一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实验课程,讲授内容为初一地理《出埃及记——分析埃及迁都》。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埃及》。在2022版新课标中,该部分的课标要求为“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埃及为什么要迁都?”,围绕埃及为新行政首都全球征集名称的新闻展开,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怎么办”层层递进,通过“走进埃及探概况”、“解密选址析条件”、“老城困境思出路”、“新城新貌新建设”4个项目环节开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观察思考,利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关注生成问题,重视小组探究合作,指向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凸显人地和谐。

为了更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梁锦瑜老师在课程的最开始利用手写板导入地理填充图册,帮助学生通过填图梳理知识,把握埃及概况,为接下来处理实际问题打下铺垫。充实利用手写板即时呈现功能,随机调取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填图完成情况,指出共性问题,引起关注。在回溯埃及1000年前都城选址的真实问题中,利用手写板投票功能,实时呈现学生选择,快速收集得到学生的反馈,围绕学生的选择进入生成分析。在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为埃及新首都提供建设意见,结合埃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想,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关注绿色节能、智慧城市发展,用长远目光去建设发展一座未来之城。

本节课基于手写板实时互动记录功能,辅助教学推进,跟踪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以及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大有裨益。

专家把脉,精准评价

在专家指导环节,石义琦首先发言,他认为深大附中在信息化2.0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效,远远高于他近期指导的其他学校,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多部门协同;二是全员参与,多元教、培、研;三是成果丰硕,全面开花;四是规划系统,目标明确;五是亮点突出,聚焦课堂。他同时也希望学校针对现阶段发现的问题,在教学模式角度思考技术如何融入教学,如何从支持教走向支持学,如何使用技术将课堂观察量表数字化。对于梁锦瑜老师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石义琦也是赞誉有加,从老师的信息素养、师生关系到课堂的整体逻辑、板书设计,从学生的真问题、真思考到技术的真是用、真高效,石义琦用一个个的具体例子表达赞赏。同时他也希望梁锦瑜老师要更加大胆创新,把课堂进一步交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展教学。

曹卫东教授认同石义琦的观点,同时还进一步凝练了深大附中信息化2.0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基本形成了整校推进、立足课堂、精准评价、创新应用的机制;二是基本达成了信息化三大目标,具体表现为信息化领导力水平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团队协作指导水平好;三是成效显著,学校信息化观念形成,经验性成果丰富,实践理论性成果喜人;四是未来发展规划系统,阶段目标明确。考虑到学校目前取得的骄人成绩,曹卫东教授希望深大附中作为大湾区学校,有排头兵意识,敢于在信息化道路上先行先试,起示范引领作用。

把握机遇,高质发展

活动最后,边海峰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既有陈伟主任精彩的梳理汇报,又有梁锦瑜老师落地的课堂实践,更重要的是专家们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的传经送宝。接着边海峰介绍了深大附中在信息化道路上探索的三个阶段,从PPT到互联网+教育,再到教育信息化,深大附中的成绩正是在不断的引领探索中积累下来的,是具有深大附中特色,符合深大附中实际的本土化表达。他希望学校信息化2.0能够借助专家进校的契机,把专家们的宝贵意见留下来、用起来,真正起到先行探索、先行示范的作用。

审读:谭录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