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 辛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周四发布报告称,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建议加快扩大内需政策的接续落地,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针对就业研究制定专项政策。

报告指出,虽然一季度我国经济得到修复,但内生增长动能仍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前期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一些服务行业得到修复,但在劳动力供给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工资增速有所下降,影响消费的增长的持续性;二是由于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以及劳动力需求的调整,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会从供需两端影响经济发展活力。因此,继续推进经济修复,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相当重要。

“在海外需求走弱、境内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的背景下,我国在过去三年‘抗疫模式’下形成的内外需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都将发生变化。扩大内需是有效对冲外需下滑、稳定经济基本盘和提升中长期供给质量的关键。”报告称。

对扩大内需,报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制定有利于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的接续政策,在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二是,扩大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效率,政府投资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切实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要因城施策,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对高水平对外开放,报告建议,一方面我国要依托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增强吸引聚集全球优质要素的能力,牢牢把握对外循环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下降、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核心因素的情况下,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合作。

“东盟国家劳动力丰富,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可以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一些环节,通过海外要素收益回流促进国内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保持对外竞争的优势;同时中国与日韩间的技术合作也存在较大的空间。通过推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倒逼深化改革,同时促进稳外贸和稳外资。”报告称。

对于就业问题,报告指出,从目前各行业吸纳就业情况和新增劳动力供给结构看,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修复和基建投资增长可能难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针对新增劳动力供给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占比过半并主要分布在几大类服务行业的情况,应推动公共服务普惠性与市场化服务提供相结合,重点对科教文卫体、娱乐、数字化服务等大量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放松管制的改革,促进国内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增加对新增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在此次疫情冲击和我国新增劳动力供给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也会调整预期,在未来用更多的机器来代替雇佣劳动力,因此长期就业稳定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报告还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