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7时许,广州海珠区石溪村濒临珠江后航道的码头上,数十名村民在此处集合。石溪体育协会会长黄日洪告诉记者,当天石溪村将派出传统龙和中龙各一条前往三滘村、瑞宝村等村落趁景。


(资料图)

上船先脱鞋,赤脚扒龙舟

7时30分左右,身穿救生衣的村民陆续登上龙舟,记者发现,这群趁景的村民无一例外都打着赤脚。一问才知,原来是出于对龙舟的尊敬,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船先脱鞋,赤脚扒龙舟。

8时整,经过几个来回的巡游后,两条红头绿尾的龙舟一齐向东划去。出于安全考虑,途径珠江后航道时两条龙舟都改由绳索牵引,待进入内部河涌时再切换扒龙舟模式。

凑近龙舟发现,与常见的龙头船首不同,石溪村的这两条龙舟都在漆成红色的船首拴着一颗红绣球。询问得知,石溪村的龙舟均为产月龙船,“其实就类似于‘母龙船’,船首没有龙头,所以我们村的龙舟仪式里没有‘点睛’这个环节。”黄日洪解释道。

进村探“老表”,先巡三回合

很快,龙舟在洛溪大桥前进入三滘村内部河涌,眼前就是第一站目的地池滘村。池滘村前来迎接的几人站在码头边等候,一边扬手打招呼一边扔出炮仗在半空中炸响。

此时,石溪村的扒仔们已切换扒龙舟模式开始巡游,顿时,水声鼓声喊声炮仗声一片,扒仔们个个精神抖擞,站立在船首的扒仔一边保持起跳姿势为龙舟助力一边左右挥舞红旗指挥。龙舟巡至五十余米开外时龙舟掉头,全体队员原地向后转集体更换划船方向。如此往复巡游三个回合后,龙舟才慢慢靠岸。据了解,通常细长的龙舟在狭窄的河涌内转圈掉头,不仅风险系数高而且十分不便。采用这种方式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

龙舟一靠岸,龙舟队代表便递上写有“贺飞龙 石溪村敬谢”的请帖,同时,池滘村也给回请帖。之后,扒仔们便上岸后享用龙船饼和龙船茶,顺带歇息片刻。

扒仔何先生打小就跟着父辈一起,已经扒龙船30多年。在他看来,“趁景就相当于走亲戚,去到各村很多人其实互相都不认识,但大家都是‘老表’嘛。”何先生笑着说。

席地围一圈,吃起龙船饭

11时20分左右,先后探访完池滘村、西滘村的龙舟队按照计划,在西碌村一众扒仔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就地吃起了龙船饭。

记者了解到,饭菜都是从石溪村运过来的,“主要看当天行程和路线,顺路在途中‘借一借’地方吃个简易的龙船饭。”队员告诉记者。

13时,休息完毕的队员们再次启程,与“老表”作别后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廖靖文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廖靖文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