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亚平领衔的科研项目“提高难溶性药物体内递送效率的制剂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2年度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水难溶性药物大多在应用时屡遭碰壁,原因在于其既难以制成注射剂,且作为口服药又不易分散、溶解、溶出而被吸收,进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和毒副作用较大。但目前超过40%的市售药物和超过70%的小分子候选新药均难溶于水,因此水溶性差成了许多上市药物的硬伤,也是新药研发时的一大难题。
为此,李亚平团队和齐鲁制药合作,以改变难溶性药物的体内命运为目标,以创新的制剂技术为手段,对难溶性注射抗癌药物、难溶性口服药和难溶性候选新药进行了升级改造,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肿瘤靶向递送方面,李亚平团队以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为载体递送抗肿瘤药物,静脉给药后,包载药物的免疫细胞趋向性地在病灶处聚集,显著提高紫杉醇、DM1等抗癌药的治疗效果。
为提高口服药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李亚平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运输载体,显著增加了黄豆苷元等17个典型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提高了疗效或产生新功效。
李亚平团队还基于候选新药的分子结构、油水分配系数、特定pH下的分布系数等特性,开发了针对性的脂质化增溶及促进渗透的关键技术,解决了22个难溶性候选新药的成药性难题。
“我们相信,未来制剂技术的发展将不断为提升难溶性药物的“综合素质”提供简单且实用的方案。”李亚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