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杀,也可以是“文艺复兴”。
(资料图)
图为株洲日报记者刘震摄
6月以来,在“厂BA”比赛外围现场,人头攒动,久违的“烟火气息”在这里升腾,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厂门模型更是吸引不少目光。
图为株洲日报记者刘震摄
诸如此类的回忆杀,成为了湖南株洲市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较之赛场上竞技热度不遑多让。
这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久违了的厂矿文化,这个夏天又回来了。
尤其是对于1995年以前出生的株洲人,尤其是产业工人、厂矿子弟,这是一个情怀所系。
昔日的厂矿,无论是田心、331、601、430,还是街道小厂,都有自己的文化圈子。
小到塑料普通话、自制冰棒、玻璃弹珠、子弟学校、厂矿高音喇叭、企业电视台……
大到各厂争奇斗艳的元宵花灯展、秋季官菊会、节庆烟花大赏……
都曾经是这座城挥之不去的回忆,也让株洲这个火车拖来的移民城市,很快就成为来自五湖四海产业工人的家乡、成了厂矿子弟们不愿离去的故乡。
时代在变,工厂剥去了社会职能后,厂矿文化也如同北方的大院文化一般,逐步成为了回不去的时光。
但恰恰是昔日的这种萦绕多年的厂矿情结,让许多株洲的厂矿子弟在外学成文武艺,最后往往选择回归家乡,无论是工作,或是投资兴业。
厂即是家,昔日的“小镇青年”们之所以不易被北上广引流、株洲厂矿不惧虹吸,根骨就在于此。
今日,亦可如此。
回不去的时光,可以用别样的方式实现“文艺复兴”,“厂BA”给出了一个契机。
用其实就是企业间的篮球联赛,让厂矿文化又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用火热的激情点燃了昨日重现的旋律……
在老工业基地们都建成往事,而株洲依然以制造名城傲然屹立的当下,成为独有之名片与独特之号召。
至少,不用象同为老工业城市的淄博一样,以“烧烤”另辟蹊径重新开张。
有没有一种可能,制造名城的根骨,就落在找回、重塑和升华株洲人引以为傲厂矿文化之上。
用一个又一个以厂矿为连接点的特色主题活动,用情感、情怀和情绪,去凝聚人心、激发厂二代的干事激情、召唤离家的厂三代回归创业。
激活一个以株洲为发散点的厂矿文化“文艺复兴”现象。
而不是翻着泛黄的相册、行走在工业遗址上去缅怀。
真能如此,厂BA之后,岂止人间烟火气,更可让制造名城以独有文化之名,如大江大河、奔流不息。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3年6月29日“天台时评”专栏,刊载时有删节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