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切实推动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等,6月20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所有病区,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其中还提到,积极创新护理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
《行动计划》中提到,通过建立专科护理联合团队、一对一传帮带、开展人员培训、远程护理会诊等方式,帮扶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内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就近解决群众急需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便捷性。
同时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基于社区的集团化、连锁化的护理中心、护理站等医疗机构,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一级、二级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签约服务、巡诊等方式,积极提供老年护理服务,切实增加社区和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67亿,占总人口的18.9%。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失能、独居、留守等老年群体不断增多,老年护理服务供给需求也逐渐增大。
《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医疗机构通过智慧医院、智慧病房、电子病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护理信息化发展,充分应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临床一线护士工作负荷。积极创新护理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是大力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探索路径之一。近几年“互联网+”的模式被多次提出。早在2019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等6省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重点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出院后患者、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2022年5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到,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要求,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表示,国家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义在于实现医疗护理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便患者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和工作强度。此外,这种服务模式还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分配,有效缓解医患矛盾,增加社会福利。
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计2000余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了7类60余项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项目。
不过,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中还是存在诸多障碍,邓之东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技术标准尚不完善、信息安全问题、缺乏有效监管和管理等问题,同时部分医院的护理水平和专业性不足,难以保证远程护理服务的质量。普及程度不够,面临推广和应用难题。此外,还需要与传统医疗护理服务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掘“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前沿技术,建立完善的流程和体系,让医疗护理服务更加高效、精准、智慧化。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