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能源板块传来了一个大的利空消息,千亿市值龙头天合光能发了减持消息,两大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5.65%的股份,目前天合某光能股价已经从高位回撤了将近一半,估值只有十几倍PE,现在又迎来大股东减持,今天给新能源整个板块情绪面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天合光能的业务主攻N型i-TOPCon电池技术、HJT电池和组件技术、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这几项技术都在国内数一数二。
(相关资料图)
N-TOPCon 电池技术研究上,天合保持了N型i-TOPCon电池产业化效率的行业领先,2022年3月,其自主研发的210mmx210mm 高效i-TOPCon 电池,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第三方测试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5%,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 i-TOPCon 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实验室可量产的158mmx158mm高效i-TOPCon电池最高效率达到25.45%,成果通过德国ISFH CalLab的测试认证,新建 210mm 大尺寸 TOPCon 中试线,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4.7%,实验批次效率超过 25%,为下一代大尺寸i-TOPCon 电池大规模扩产提供技术基础。
还有HJT 电池和组件技术,已在行业内率先完成了 210HIT 组件的全套认证,同时 HIT 电池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从2022年9月起开始研究未来3~5年的HJT 技术。
PERC 电池量产技术上,去年7月,天合自主研发的210mmX210mm高效 PERC 电池,经中国计量科学院第三方测试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4.5%,创造了大面积210产业化P型单晶硅 PERC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产业化方面,已经实现 P型 166 &210 PERC 电池产业化效率23.53%,最高量产批次效率达到 24.04%,单片电池最高效率突破 24.5%,成果通过中国计量院的测试认证,为量产电池效率提升提供新的方向。
在前几个领域上有不同的成果,但突出点是钙钛矿上,如今已开发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9.2%,经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第三方测试效率27.9%,天合光能在研究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上算是国内领先,并且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
大尺寸龙头一路狂奔
前几年,大尺寸就开始受到行业的关注,国内龙头硅片厂商隆基股份166尺寸硅片在2021年就开始占比下降,而182尺寸硅片占比开始上涨,中环股份也是如此,166尺寸硅片占比下滑,而210尺寸硅片占比逐渐提高。
产业链上游加速迭代升级,中下游电池和组件产能大尺寸化趋势明显,这也少不了天合光能,天合光能的优势是大尺寸,去年,天合光能推出了至尊N型605W组件和695W组件,将电站场景带入了N型600W+时代。其中,兼具超低衰减、优异的双面发电性能、超低工作温度系数等优势的N型695W组件能极好地适应国内大基地模式。今年三月天合光能的淮安基地一期10GW至尊210+N型组件成功下线。项目采用n型i-TOPCon电池技术,这是目前市场上量产规模最大的新一代先进光伏技术,放大210尺寸的线下优势。
2022年全年,天合光能营业收入达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主营业务全面开花,光伏产品、光伏系统和智能能源均实现持续成长。其中,光伏组件2022年全年出货量达43.09GW。截至2023年3月底,天合光能累计出货量超过14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65GW,全球第一。
组件业务去年也挺突出,去年上半年天合的组件市占率达到15%,升至行业第二。前三季度组仵出货28.79GW,Q1/Q2/Q3出货量分别为7.80/10.25/10.74GW、逐季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光伏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光伏组件累计出货超过140GW。根据集邦咨询的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行业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120GW,而同期天合光能210组件累计出货量已超过65GW,位居全球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超50%。
据集邦咨询预计,今年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大尺寸产能占比均超90%,其最新发布的《2023年大尺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应用和展望》报告显示,到第一季度,全球210组件累计出货量已超120GW。大尺寸产品高速增长的趋势已然显现,随着N型时代的到来,大尺寸+N型技术布局已势在必行。如今,天合光能210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这是天合光能建立的技术壁垒。
对于厂商来说,也不是做的光伏组建尺寸越大就越好,光伏组件的大小要结合很多因素,比如安全性、效率性,还要考虑综合成本,而且产品质量和电站平稳、持久高效、运行相挂钩。最终所需要的产品是质量好,价值高,成本低的产品,就要考验厂商是否有能力有技术扩大组件尺寸。
但是如果做好了,那么对于成本是有下降的,大尺寸的推动使整体硅耗从单瓦2.8g降到2.4g左右。从系统成本增效的状况来看,天合光能670W大尺寸组件可带来度电成本降低4.1%左右,BOS成本降低6%左右,使电站成本整体下降1%~2%。
钙钛矿电池能否成为市场新宠?
去年不少企业做了钙钛矿电池相关研究,也有了让我们眼睛一亮的数据,像去年年中,6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Klaus Weber,北京大学周欢萍和晶科能源Peiting Zheng等人使用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TOPCon)结构的晶硅电池作为底部电池,以及钙钛矿薄膜作为顶部电池,制备了单片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这种电池效率达到了27.6%。
还有去年8月,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发布信息,其生产的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增加到了28.08%,这种效率已经是目前比较高的了,比如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科研团队研制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也是有了28.0%。
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一直在提升,企业一直在做突破,今年一月份数据显示经日本 JET 第三方认证,其团队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9%,打破之前创造的数据。短短几个月,就有不同的企业做出了突破,这是效率提升发展速度之快的表现,另外,德国柏林亥姆霍兹中心科学家称已经研发出一种钙钛矿/硅串联太阳电池。认证效率突破32.5%。
国家也对这类电池进行支持,像2022年8月份,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内容提到了研发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等技术信息,提到研究可突破单结光伏电池理论效率极限的光电转换新原理,研究高效薄膜电池、叠层电池等基于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光伏电池新技术。
钙钛矿电池发展的也很快,去年上半年,纤纳全球第一个钙钛矿光伏地面电站开工,又在7月发货了第一款钙钛矿量产商用组件。紧接着又过了一个月,极电光能全球第一条GW级钙钛矿光伏组件及BIPV等生产线在无锡组建。市场上的晶硅光伏龙头也在往钙钛矿市场上发力,之前隆基公布过叠层电池专利,包括底电池、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吸收层以及透明导电层。2022年7月,通威表也在进行对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的研究。加速了钙钛矿和叠层电池产业的发展。
钙钛矿电池有多条技术路线,比如单结钙钛矿电池、叠层钙钛矿电池、干法镀膜还是湿法镀膜,每家厂商采用的技术路线也不一样,都要面临如何去解决寿命、稳定性、大面积应用时的效率损失等问题。钙钛矿电池结构类似三明治,由透明导电电极、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金属电极5部分构成。核心层钙钛矿层薄膜可使用干法、湿法等制备方式,其在大面积制备时的均匀度和致密度,与电池大面积时的效率损失密切相关。
最终都考验的是哪家厂商能够做到更降本增效、质量高的产品。现在钙钛矿电池仍有很多缺点没有解决,比如不耐用,不稳定,容易损坏、环保等问题。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