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的话

经过两天的下跌,上证指数又来到了3200点附近。今年确实挺难受的,指数看起来还有点涨幅,但实际都是靠AI和中特估两条主线拉起来的,而很多私募基金在这方面布局并不多,导致跑输指数。吃肉没赶上,挨打的时候没落下,加上去年的普跌行情,很多这两年成立的新基金就来到了清盘线附近。对投资人来说,继续熬还是撤退,也成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资料图片)

双刃剑:预警线和清盘线

最近有私募的朋友聊,以后不想再发带清盘线的产品了,操作起来太难受了。

也有投资者朋友,发来了自己买的泓澄投资的产品截图,厂长看了下,2021年成立的产品,如今亏损近40%,接近清盘线。

厂长一直讲,不太喜欢主观私募、量化指增这些设置预警线、清盘线。

一般来说,产品预警线在0.8附近,清盘线在0.7附近。当私募跌破预警线,需要将仓位大幅降低,不能加仓;当私募跌破清盘线,则需要卖出全部持仓,进行清算,各回各家。

多资产FOF、套利一类的,这么设置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对股票产品来说,这个挺反逻辑的。

再好的公司,也难免会有个下跌20%、30%的时候,回看那些10年10倍基,最大回撤也往往都是30%以上。

对股票投资来说,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该继续持有甚至加仓的时候,甚至市场上有个词叫“淡水泉时刻”,讲的就是这层意思。

但这时候因为有预警线、清盘线的存在,你不得不减仓,甚至要几乎空仓,那基本上净值修复就遥遥无期了。

设置预警线、清盘线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保护投资人,避免血本无归的情况。

市场上私募那么多,总有人能用错误的方法持续赚到钱,对投资人来说,这又很难分辨,那设置清盘线一刀切,看起来是起到了保护作用。

但实际造成的结果却是,投资人进退两难。

继续持有吧,感觉陷入了死循环:

私募仓位低,那就需要有很大的涨幅,才能回到水位之上;

回到了水位上,私募可以加仓了,但很可能这时候股市点位又不低了,加了又被套;

加仓被套,很快产品又跌的接近预警线、清盘线了,再次减仓。。。

赎回或者私募清盘吧,对投资人来说又是很不划算的:

现在净值0.7的产品,上涨个将近50%以后,才会有业绩报酬计提的事情。

而投资人此时去买别的基金,涨了后就会计提报酬,实际上投资人此时可能还面临很大的亏损。

厂长很难讲产品接近清盘线后,我们是去是留, 因为这个核心是要看私募后续修复能力如何,而这个又非常玄学。

接下来,厂长对过往接近清盘线的产品做个复盘,看看什么样的管理人是有能力力挽狂澜的,什么样的管理人又属于可能需要我们“壮士断腕”的。

逆风翻盘的私募

私募跌的接近清盘线,无疑是让人绝望的,翻盘的希望其实并不大。但回顾历史,也还是有一些力挽狂澜的经典战例。

厂长做了下分类,第一类是自己财富自由、百亿身家的大佬,对他们来讲,亏一点钱并不是最可怕的,丢了面子和信誉更为糟糕。

典型的人物代表是葛卫东。

他的混沌投资的一个系列的2号产品,在2015.6.8成立后一路路跌跌不休,不到两年时间,净值一度跌破0.6。1号产品成立较早收益丰厚,但当时也遭遇了大幅回撤。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其实当时对比同期指数来看,混沌的这产品还是有超额的,但葛卫东在向投资人道歉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系统性风险固然是背景,但我们管理的产品回撤幅度如此之大,一定是这个阶段我们的投资判断策略出现了问题。

当时葛卫东还做了一个让厂长非常震惊的决定,自掏腰包追加并让渡部分收益:

1、对1号和2号产品分别追加申购资金1亿元、2亿元,承诺净值涨到2.46元、1元之前不赎回。

2、让渡该笔申购净值分别上涨到2.46元、1元之间获得的全部投资收益。

此后,葛卫东还对产品进行了更换基金经理等一系列变更。

道歉,自购并让渡收益,更换基金经理,这一系列操作体现了葛卫东的担当。

之后产品虽然还是一波三折,但如今已然收复失地,取得了40%的收益。年化不算高,但结合市场背景,还是一份很不错的答卷。

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说,不太可能指望私募管理人自购上亿,并让渡收益,但如果有自购几百万、补充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减免管理费等一系列付出真金白银的操作,那还是能体现管理人的态度的。

比如去年2月,量化私募上海赫富投资给一只触及预警的产品免管理费,并跟投产品母基金500万元;

同时,但斌也表示,决定东方港湾的所有产品累计净值在1以下的管理费都不收了,回到1以上再收。

然后第二类,具备短线交易能力,或者有其他稳健获取收益的方式,可以通过集中力量尽可能修复净值,让私募快一些回到正轨。

2018年时梁宏曾有过一波经典操作,在产品接近0.8清盘线时,集中公司优秀短线交易员,用日内T+0、低风险债券投资、期权套利等可以保底的策略+1成多头仓位,慢慢的净值摸到了0.85。

这种方式,可以让私募在牛市前就可以提高仓位,有助于接近清盘的私募逃离死循环。

当然,单产品可以用这种短线交易、套利一类的较为稳健的策略修复,但如果是系列产品,规模较大,难度自然也是直线上升。

上面说的两种,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还有的就比较直接了,协商降低甚至取消清盘线。这样可以避免被动减仓和清盘,不过也有可能让亏损继续扩大,失去控制。

一些量化指增产品,因为产品特性,减仓、变更策略什么的肯定不太合适,也会采取这类方式。

但这个要取决于投资人态度,按照私募产品相关条款约定,想进行这类变更,需要和私募基金份额持有人协商,说服多数投资人。

2016年、2018年、2022年,很多主观私募都有这类情况。

从大方向上说,如果厂长手里的产品接近清盘线,厂长是希望取消清盘线,而不是对产品清算。

只是,这种方式其实有点搞笑。跌得狠了就下调、取消清盘线,那当初设置的意义是啥?简单而纯粹的心理按摩是吧?

要么不设置,要么取消清盘线时拿出足够的诚意,更加合适一些。

如果都抱着侥幸、贪婪心理,牛市高点发产品,还设置清盘线,给投资人错误的预期,借此募资,寄希望于市场继续上涨,然后在面对下跌时无能为力,只能取消清盘线,那对投资人来说,有点不公平了。

躺平的私募

除了前面讲的,还有一些就是赶上了连续的大涨行情。

比如很多私募在2018年面临清盘,但是因为2019年、2020年连续大涨,重新回到了水面上。

投资人要注意的是,私募是不是单纯看天吃饭,比如直接降低仓位,躺平收管理费,没啥让利举措,投研和交易也没有改变。

这种涨起来了,但相对市场未必有超额,而如果翻盘未半而中途崩殂,怕是更加爆炸。

怎么辨别呢?给大家看几张曲线吧。

这个是大起大落,然后就不动了,今年以来几乎没有净值波动:

数据来源:火富牛

前面跟随市场波动,如今岿然不动:

数据来源:火富牛

0.1%的净值波动,极致平滑:

数据来源:火富牛

还有这家曾靠消费干到百亿的私募,清盘线是0.8,现在净值0.8多一点,也几乎直接躺平:

数据来源:火富牛

这种行为也不难理解,carry是有点难了,躺平收管理费也是极好的,动一动搞不好就得清盘,不动还有钱拿。

如果是市场高位,这种也没什么,保留子弹,等待合适时机出手。

但你像现在,除了那几个主线的,其他很多科技成长行业,都是估值较低的,这种时候,在这一成仓位半死不活,还真不如清盘,早死早超生的好。为了保清盘线而几乎空仓运行,没啥意义。

对投资人来说,或许也只能忍痛卖出,再去买新的产品,一边回血一边被收carry。

当然,这种肯定是要比那些跌到0.4、0.3的产品好的,但股票投资,本来就是高波动的事情,预警线和清盘线的设置,逆风中让管理人戴上镣铐投资,持有人也是坐大牢。

在产品设计时想清楚,回归本源,对大家都好。

如果投资人担忧资产亏损过半的风险,那我们应该做的,是用资产配置、产品筛选来构建一道防线, 那比一道顺风有、逆风无的产品条款中的清盘线有更好的防御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