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药研发最热赛道当属ADC领域。

继辉瑞430亿美元大手笔收购Seagen、映恩生物将2款ADC药物以总金额16.7亿美元成功授权给BioNTech之后,ADC领域再添一把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百力司康近日宣布,已与卫材就BB-1701达成具有战略合作选择权的临床试验合作协议。BB-1701是一款以艾立布林为毒性载荷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ADC,根据双方的表述,如果实现所有开发、监管和销售里程碑,交易总额将高达2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双方合作产品是ADC赛道的最卷的靶点——HER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在研的HER2 ADC超过70余种,并且这一领域还有“药王”潜力的DS-8201(Enhertu,曲妥珠单抗)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Biotech企业研发的ADC产品依然能够得到全球药企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ADC研发具备的创新实力。

业内人士认为,ADC赛道的迷人之处或许就在于此,相关产品将细胞毒药物连接到靶向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而构成的复合体,其结合了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特点,可实现精准治疗,这种差异化的药物设计给ADC带来无限可能。

那么,为何近年来国内ADC企业备受跨国大药厂青睐?这些药企创始人的背景是什么?国内外ADC市场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有哪些靶点已经趋于“内卷”?带着这些问题,《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详细挖掘了国内ADC研发企业的情况。

海归人才齐聚

Biotech迎来掘金机遇期

在PD-1之后,跨国药企过去几年急于寻找管线的下一个爆发点,此时,经过10余年沉淀、逐渐走向成熟的ADC产品成为各大企业发力的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早在10年前就有药企开始布局ADC产品。彼时,罗氏的Kadcyla临床数据积极,上市后商业化情况也表现良好,2022年销售额已接近23亿美元;仿制Kadcyla 成为业界进入ADC领域的切入点,不少参与者都是国内大型仿制药公司。随后,跨国大药企纷纷加大ADC产品的研发投入,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的Enhertu、Seagan/武田的Adcetris等也纷纷交出令市场满意的答卷。

在这期间,诸多专门研发ADC、PDC(多肽偶联药物)产品或技术平台的国内创新药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梳理发现,这些初创公司的背后,多有跨国大药企工作经验的高管、资深海归研发专家的身影,抑或是知名药企孵化、高校/研究所成果转化。

(不完全统计,如有错漏,欢迎留言交流。)

值得关注的是,曾就职于礼来、安进、强生和阿斯利康等跨国知名药企,拥有药企高管创业、资深药企研发专家为背景的企业最多。

达石药业董事长王春河,曾任职于礼来制药的生物技术药物发现研究中心,参与多个抗体及ADC药物的研发。2017年创立达石药业,专注于癌痛及其它疼痛治疗的创新型抗体药物研发及产业化。

臻格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建新曾在2009年加入阿斯利康,归国后曾为复宏汉霖、君实生物等国内知名创新药企开发细胞培养工艺平台和相应技术,曾作为创始人或共同创始人创立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从药企到创办CDMO公司臻格生物,他也见证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十年来的变迁并且深入参与其中。

普方生物始创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2021年7月宣布完成5500多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和LYFE Capital共同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元禾控股跟投。普方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柏腾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完成博士后研究,曾在美国药企Merck和Seagen工作多年。

宜联生物成立于2020年,由具有ADC全方位经验的资深团队创立,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薛彤彤博士拥有十余年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小分子药物、ADC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国内外合作经验,曾任科伦博泰总经理。

除此之外,浙江特瑞思药业是由海外归国专家吴幼玲博士领导的海外归国人士联合浙江民营企业家创立的生物制药企业,成立于2015年9月。2021年6月,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发布公告,珍宝岛药业和珍宝岛大股东龙鹏投资共同投资特瑞思,珍宝岛出资4亿元,占股16.66%,龙鹏投资以对特瑞思的6.2亿元债权转股权,占股25.84%。

文章开头提到的百力司康,同样是一家由多位留美海归博士在2017年12月共同创建的生物医药研发型临床阶段企业,其在2021年4月便完成超过4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融资将用于BB-1701项目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推进、产品线其他品种的临床前研究及注册申报和公司的研发生产基地建设,2022年底已完成逾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由知名药企孵化的ADC初创企业也不在少数。

新码生物则是浙江医药下属专注于ADC药物开发的创新药平台子公司。目前,新码生物的重心在其核心产品ARX788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准备、产品线拓展和自主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新码生物产品管线中的ARX788和ARX305是与美国Ambrx公司共同开发的利用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实现定点偶联的ADC药物。

此外,还有药明生物和合全药业成立的合资公司药明合联、凯莱英医药集团孵化的凯莱英生物、多玛医药孵化的思道医药等。

近期发力较猛、成立时间属于国内第一批队的多禧生物,则是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转化的;映恩生物则由行业知名投资人朱忠远博士创立,管线打造了近10款ADC产品,其中多款药物处于IND申报阶段,并成功建立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下一代 ADC平台;健信生物公司创始人刘佳建博士拥有20年新药研发经验,包括曾在恒瑞医药上海研发中心,美国强生公司、纽约Sloan Kettering 肿瘤研究中心从事新药研发。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国内专业从事ADC研发的新生代生物技术公司不断涌现,这些企业不仅有着国际研发的视角,还汲取了国内外研发ADC产品的前辈们的失败经验,公司成立之初就在ADC赛道上展示出非凡潜力。如今他们破土而出,正如春笋般快速成长为行业不可忽视的存在。

合作交易、自主研发增多

国内ADC潜力正在释放

作为当前肿瘤治疗的“新星”,ADC领域已成为国内外抗体药物研发企业的重点布局方向。ADC药物经过三代技术变革,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多款ADC药物获批上市,这一赛道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今日,全球共上市了15款ADC药物,治疗疾病涉及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头颈癌、尿路上皮癌等。2022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达到近80亿美元。

全球已上市ADC药物一览

在最新披露的2023Q1财报中,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的Enhertu一季度销售额为5.1亿美元,几乎达到去年全年销售额的一半,并已经远超过Seagen和武田的Adcetris(2.43亿美元),即将超过第一名Kadcyla的5.09亿瑞士法郎(约合5.7亿美元)。此外,Polivy、Padcev、Trodelvy等也表现不俗,都有望在今年突破10亿美元销售额。

ADC产品销售放速增量肉眼可见,2023年整体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已板上钉钉。 业内人士表示,ADC产品有望成为继PD-1后又一重磅赛道,目前国内创新药企已经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布局ADC产品或技术的创新药企不在少数。

一方面,跨国药企正在全球“扫货”ADC,国内脱颖而出的ADC产品不断被大药厂看到,各大MNC纷纷开启在华“买买买”模式,荣昌生物、科伦博泰、映恩生物、礼新医药、康诺亚/乐普生物、百力司康、石药集团、启德生物、多禧生物等ADC创新产品陆续出海,成为授权国产创新药出海的一支主力军。

(近期部分授权交易)

另一方面,近日信达生物开发的HER2 ADC新药IBI354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这也是国内申报临床的第100款ADC新药,赛道竞争趋于红海。

从企业角度看,恒瑞医药、百奥泰申报了7款ADC新药,石药集团、多禧生物、乐普生物申报了5款ADC新药,荣昌生物、科伦博泰、映恩生物、百利药业、复旦张江各申报了4款ADC新药,百力司康、明慧医药申报了2款ADC新药。

从靶点来看,布局HER2、Trop2 、CD79b、Nectin-4等热门ADC靶点的企业比比皆是,其他较热门的ADC靶点还有FRα、B7-H3、EGFR、CD20、cMET、CD79b等,相关头部企业均有涉猎;HER2相关数量最多达到24款,Trop2、Claudin18.2紧随其后,分别达到13款和12款。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创新研发虽然起步晚,但并非甘心落人之后,如果只是License out并不足以证明什么,重要的是中国创新药企正加入到ADC差异化创新赛道中:荣昌生物的HER2 ADC 药物维迪西妥单抗用胃癌适应症打开市场突破口,云顶新耀开发的国内首款TROP-2 ADC药物戈沙妥组已经申报上市……随着国内创新药企陆续发力,有望改变目前国际ADC赛道市场格局,抢夺市场份额。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