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有压力,左与右的对立会更加激烈。
而政策也不是中性的, 在发展公有经济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这两个毫不动摇是有条件的, 说到底,民营企业的确是公有经济的一个补位,这是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既然两个毫不动摇不是中性的,就谈不上平权,中国经济的构成将沿着现在的轨迹继续滑行,不会有什么改变。
【资料图】
清华的李稻葵提出: 民营企业不需要什么优待,要的平权 ;张维迎也是这个观点,这就是书生与管理者的差异。书生总是在概念上绕圈子,用书本上的概念去定义充满了矛盾的现实;而管理者总是在意识形态里绕圈子,不管黑猫白猫,最终还是跳不出意识形态的笼子,这就是现实。
平权,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太高的要求。
没有平权,哪来的公道?没有公道,哪来的竞争?没有竞争,哪来的创新?没有创新,中国不太可能走出中收陷阱,永远被卡脖子。在与西方的激烈竞争中,靠盖房子与开动印钞机是不够的。
网传中国的老板在抱怨特拉斯,因为 特拉斯的人均月资高达11000多元 ,打破了中国劳务市场的平衡;中国的劳动者也欢欣鼓舞,但是,没有问过特拉斯凭的是什么?它在大量地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人工成本下来了,机器人日夜兼程,任劳任怨,没有劳务纠纷,没有对剥削者的仇恨,这当然靠的是第一生产力。在未来的岁月里,谁更接近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克林顿说是美国、英国回来的朋友说也快了,北欧人认为他们已经是共产主义了。
再看看中国的企业, 2022年4701万家民企,一共利润只有26000亿元,而坐收利息的银行。净利润为23000亿元,民企总资产150万亿,资产回报率还比不上银行存款利率, 这还谈什么创新?
如果平摊利润到4701万家企业中,每一家企业年收入不过是一个中低收入员工的水平,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现实,有什么资本与特拉斯比第一次分配收入?
民企如何走出困境?
真的如李稻葵、张维迎所说的,只要给一个平权,或者说一个同等的市场地位就能化蝶吗?
一定能,否则就无法解释西方发达国家的存在了。
但是,中国的情况是独特的,这就是制度的选择,世界对中国来说是丛林,这就决定了在 “两个毫不动摇” 中,真正不动摇的是理直气壮地发展公有经济。而计划经济也可以说就是战时经济。
向政策要平权,是一件困难的事。
政策决定了国企破产了可以由政府补贴,东三省是国企主导的产业基地,每年的补贴上万亿;可能平权吗? 刘元春说国企贷款利率可以拿到1.8%,民企理论上可以拿到3%,实际上很中小企业由于银行的准入门槛限制,只能通过金融中介,实际拿到手已经是7-15%了, 怎么可能赚钱?中国主要是通过投资的形式拉动经济,但是M2增长,并不意味着货币对市场的支持是中性的,投资的项目一律是国企担纲,姚洋痛惜地说,一些国企不作为,项目到手,抽取足额的利润后再转手给民企,整个一大老板,而民企喝了点肉汤还落下了一个血淋淋的剥削者之名;这一切都可以平权吗?
政策不太可能推动平权,这是意识形态与体制决定的。
那么,民营企业的出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