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股弃购现象成了市场的一道触目惊心的风景。不仅新股弃购现象普遍,而且新股弃购规模也是连创新纪录。如4月12日晚,经纬恒润发布上市发行结果公告,其网上发行遭投资者弃购326万股,占网上发行数量的33.76%,整体弃购率达到10.87%,创近十年新高。

但仅仅只过了几天时间,4月17日晚间,纳芯微对外披露了发行结果公告,公司遭网上投资者弃购约7.78亿元,投资者弃购数量占发行总规模的比例为13.38%,其中网上弃购比例更是高达38.76%。不论是弃购金额、网上弃购比例还是整个发行弃购比例,均创A股市场新高。

在新股大面积破发的背景下,新股弃购一浪高过一浪,这无疑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就在新股弃购频创纪录的背景下,投资者不难发现,创造弃购纪录的都是网上打新的投资者,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网下投资者却很少弃购,甚至没有弃购。如不论是经纬恒润,还是纳芯微都没有网下投资者弃购。

网下的投资者为何不弃购?难道真的如同某些分析师认为的那样,是这些网下投资者看好这些公司的发展前景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因为这些网下投资者大都是机构投资者,他们更应该懂得价值投资与理性投资。如经纬恒润的发行市盈率达到244.87倍;纳芯微的发行市盈率达到107.48倍,如此高企的发行市盈率早就透支了公司未来若干年的成长性。即便是看好这些公司的未来,但公司目前的投资价值被透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认为网下投资者看好发行人的未来,看好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那纯粹是自欺欺人。

那么,网下投资者为何不弃购呢?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机构投资者骑虎难下。因为弃购的话,就会构成违约。毕竟参与网下配售的投资者都是参与了网下询价的。其在询价中的报价是在发行价格之内的。而在询价中为了能够获得配售的资格,所以这些网下投资者在询价的时候,通常都是偏高报价,但却又希望最后的定价能够偏低一些。然而,正因为都是偏高报价,所以最好的发行价也就是高价了。而这个高价又是在网下投资者询价的范围之内的,所以,这些网下投资者只能认购,而不能弃购,一旦弃购就构成违约。这就涉及到这些投资者的诚信问题。因此,基于诚信的原则,这些满足了认购条件的网下投资者只能含泪认购新股,这也是为自己之前的报价行为买单。

也许有投资者会问,同样是违约,这些网下投资者为什么就不能象网上打新者一样弃购呢?因为管理层对网上打新者与网下打新者的监管是不一样的。毕竟网上投资者打新,对发行价格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因此,网上投资者打新主要还是一种“盲目打新”,“违约”的性质并不严重。所以,管理层对网上打新者弃购的处罚是相对较轻的,按规定,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弃购的,才会限制打新6个月。这对于中小投资者几乎不构成影响。

但对网下打新者弃购的监管,管理层就要严格得多。首先是明确规定网下投资者的弃购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即不允许“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或未足额申购”行为的发生。其次,对于发生网下投资者弃购行为的,将会被追究责任,如给予警示、责令整改、暂停新增配售对象注册、暂停网下投资者资格等自律措施。实际上就在近日,证券业协会连发两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有5家机构旗下的10只私募产品被拉黑,部分网下打新被关禁闭6个月,也有被关1年的。证券业协会的“黑名单”显然有敲山震虎之意,这也是网下投资者不弃购或很少有弃购现象的原因。

实际上,管理层不允许网下投资者弃购的做法是正确的。这种做法就是要让网下投资者为自己的报价行为买单。一方面在询价时报高价,另一方面在认购时却弃购,这显然是对市场不负责的。所以,不允许网下投资者弃购就是要敦促网下投资者能够理性报价,谨慎参与询价。在不看好发行人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参与网下询价。

事实上,不少询价机构也正是这样做的。以科创板为例,最近多只新股的网下询价机构数量都在300家以下,海创药业的询价机构甚至只有181家。而在去年年中的时候,机构投资者家数普遍在500家左右。可见在网上投资者弃购的时候,网下投资者中也有不少人选择了不参与询价的方式来回避新股破发的风险。这也是网下投资者不弃购或很少弃购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了,因为不少网下投资者已经提前放弃了打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