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4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之日。

由于4月15日公布的,新一轮MLF(中期借贷便利)的1年期利率没有变化,一般认为,4月20日公布的新一轮LPR利率也不会有变化。

但是,万一呢?

有没有可能出现意外惊喜?

我的看法是:今年一定会有一次“意外降息”,也就是MLF利率(当前最重要的政策利率)不降,但当月的LPR小幅降息。

会不会在4月发生,说不好。

理由呢?

一个是降准,一个是存款利率降息。

其结果是: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低了,有能力在MLF不降息的时候,让LPR降息。

这也就是央行常说的,“在价格上,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年期MLF利率降息,LPR跟着降,这不叫“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反之,MLF利率不动,LPR却降低了,方能显示改革的效能。

怎样改革?

让银行的负债成本降低。

银行是做资金生意的,个人、企业到银行存款,对银行来说是负债。银行对存款人支付的利息,是负债成本。

如果负债成本不降低,维持高位,却让银行不断降贷款利息,这怎么可能?

熟悉金融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最近几年,很少提及存款利率降息。

为什么?因为咱们国家的金融,理论上实现了“市场化”。既然利率市场化了,央行怎能要求各银行存款降息?

美联储等发达国家的降息,也只是政策利率,不会公布一个存款基准利率、一个贷款基准利率的。而我们在2015年末之前,每次降息都要公布一个新的存款利率,一个新的贷款利率。

后来随着金融业开放,不这么玩了。

央行甚至不再直接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只公布一些政策性利率。LPR利率作为贷款基准利率,已经不是央行公布,而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负责“统计”,报价的是18家大、中、小、网、外资银行。表面上,LPR利率也市场化了。

事实上,LPR还是央行手里的风筝。

存款这边,央行不再公布基准利率之后,存在一个“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就是在国有大银行牵头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可以在2015年10月24日最后一次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最多上浮或者下浮多少个基点。

所以,存款利率也是风筝。需要的时候,可以拉拉绳子。

最近,开始拉了:

多家媒体都报道了上述消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

中小银行的利率水平,普遍比大银行高。只有这样才能拉到存款,否则钱都跑到大银行去了。

比如最近两天渝农商行管理层在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2021年该行存款付息率1.98%,较年初上升1BP。根据工行年报,工商银行2021年的平均付息率是1.62%。

如果中小银行存款不“降息”,只要求大银行降息,就会出现存款搬家。所以这次监管通过自律机制,要求中小银行降息10个基点。

4月18日,在宁波银行2021年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针对投资者关于监管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消息的提问,宁波银行高管表示,“刚刚接到通知,正在全面评估当中,同时会参考其他同类银行的实施情况来进行实施。”

可见存款降息是真的。

如果存款能降息10个基点,那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边,至少能有5到10个基点的下降空间。

上面是LPR利率的走势图,去年12月20日,1年期品种降息了5个基点;今年1月20日,1年期品种降息10个基点,5年期降息了5个基点。

央行一次标准降息,一般是25个基点。但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下降很难,另外一方面由于美联储在加息,所以人民币贷款利率的降息,就显得比较矜持,幅度比较小,被我称为“一个馒头掰几块”。

今年剩下的时间里,LPR降息空间很难超过20个基点。在这种情况下,每次降息的幅度很难超过10个基点。

由于最新一轮降准要到4月25日才实施,而中小银行存款降息尚在酝酿,所以“MLF不降息,但LPR降息”,这种意外惊喜发生在4月20日难度较大,但今年一定会出现一次的。

由于降准降息空间都有限,所以今年央行的发力点在“再贷款”,以及鼓励商业银行多买国债、地方债上。还有,就是允许地方专项债券,可以用来补充银行资本金。

此外,针对新市民的“贷款门槛”放松,也是比较大的利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