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听人谈管理就想笑,因为他们的用力点在“管”上,想的是如何管人,如何监督、控制。。。

殊不知管理的重心不在于“管”,而在于“理”。

只有真正理解、理顺工作的本质和流程,才能够做好管理。

一个管理者,你的定位不是矫情的装腔作势,而是实实在在的搞好后勤和服务。

毕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通过别人的协作去获取结果。

周老板很推崇李敖和索罗斯,前者是他的文化启蒙,后者是他的投资导师。

上次见面的时候,周老板送我一本书,说做生意、想把生意做好,这本书必须读透。

《原则》(本文部分配图摘自书里的内容)

做餐饮是个劳心费力的活,服务业就是这样,需要死扣细节,一个人没法面面俱到,只能靠员工来推动运转。

在本地,周老板在餐饮业是个传奇,同行称之为,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后来,生意慢慢红火起来,周老板开始供应炒菜,人手不够就招人,位置小就换大点的地方,加上贵人相助,有几个老主顾投资入股,生意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十来年时间,周老板不但开了十几家分店,还有几家火锅店,养生馆,文化餐厅,高端会所。

可生意越来越大,周老板的时间却越来越松闲。

老方也认识几个做餐饮的朋友,他们虽然算不上起早贪黑,但也是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天天围着采购、后厨、服务、算账。。。转,一刻不得闲。

其中的差别在哪里呢?

最麻烦的是服务员,都是小年轻,管多管少都不行,有偷吃的,有偷懒的,一个不小心就得罪客人,给我出乱子。

其他零零碎碎,都需要我操心。

于是,在开第一家分店的时候,终于累垮了,因为不放心装修,我就天天挂着吊瓶去工地上看,后来还是合伙人看不下去了,硬让我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由静生慧,人一闲下来,脑子才开始转起来,我后来的事都是那一个月想明白的”

做生意,之所以追求规模,就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为了这点,你就必须通过别人来实现。

所以说合作共赢,你对员工的心理出发点就不应该从对立的角度出发,对立,就必然对抗。你就必须不断加大管理成本才能够维持生意运转。

开始错了,后面就都错了。

在我看来,老板和员工最根本的矛盾不解决,生意就没法做大规模。多年来,我见过同行一直在不停地招人,不到试用期就换掉,这样就节约了一笔开支,他还洋洋得意,以为得计,说我不是不给他们机会,是他们做不得我的要求。结果不到2年,这个饭店就没有了。

自欺欺人啊!

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生态。老板一旦心理上以施恩者自居,那管理一定是稀里糊涂。

有些老板最喜欢用那些完全依赖他的员工,认为员工离开他就吃不了饭、活不好,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忠心耿耿地自己人。

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才。这样的工作生态,你就根本搞不起来嘛。

我曾经看过《财富》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平均寿命统计:全球500 强是40-50岁;跨国公司是11-12岁;中国集团公司是7-8岁;中国中小企业是3-4岁。

你的公司都不一定哪天倒闭呢,你凭什么让员工在你一棵树上吊死?

做人做事不要太自以为是了。

你看诺基亚、摩托罗拉,包括现在的中兴,意外和风险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如其来。

因此,做生意,做管理,不要做蠢事。

而有些企业一方面强求员工忠诚,一方面对员工监督控制、加大管理成本,不是愚蠢是什么。

那什么是老板和员工最根本的矛盾呢?

员工完全的把命运寄托在老板这里,让老板掌握主动权,员工可以随时被替代,最符合老板和公司的利益;

而让自己不可替代,掌握核心竞争力,也即自己掌握主动权,可以随时跳槽,或做一个斜杠青年,最符合员工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老板和员工最根本的矛盾。

去除表象后,只看本质,我们就可以知道管理和工作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了。

为了自身利益,制度、绩效、团建、文化等等,都是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并发挥出他们的价值。

而员工最聪明的作法是不断积累并提高自己的薪酬收益、工作专业经验、背景履历、人脉等等,以获取价值成长,成为不可替代。

我现在的一点成绩,都是对这一矛盾调和的结果。周老板如是说,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效益,但80%的员工也不可或缺,他们也有可能成长到20%的里面。

对这两种员工,不能用同样的逻辑管理。

能力强的人选择就多,这是必然的,你不能纠结这点,而要想着怎么用好他们,我常说人才都是被老板逼走的,不然,只要他们在你这里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他们为什么要走呢?

所以,分好权、责、利,给他们施展的舞台,其他就不用瞎操心了,这类员工可以倒逼着你进步、发展,你说是谁帮谁更多?

聪明人都是自律的,员工的自我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你看管理空气越紧张的单位,其创新、活力就越低,这样的环境,不笨的人也变笨了。

不要太过于担心人才的流失,只要你不断的输入人才进来,聪明人越多,力量就越大,他们就越不想离开,因为这里才有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凡是能做大做成规模的生意却做不起来,那一定是老板出了问题。

别的不懂,但餐饮我算是内行,你看海底捞、西贝的规模扩张,不只是因为它们的商业模式、品牌和服务,我相信主要还是对人的价值的有效使用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