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众生平等。
无论是风投女王徐新,还是中金首席陈健恒,都难逃“买菜难”的命运。
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迫使2500万人口的上海“一菜难求”。
近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盒马鲜生成为抢菜战场。
另一侧,生鲜电商平台面对需求的激增,但却苦于运力的不足,却无法完全接起这“天量”的订单。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炒股,其实就是炒预期。
在中概股普跌的环境下,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这两家前置仓生鲜电商平台在近日维持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态势。
本周以来,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上涨均超过了40%,量能更是出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一跃成为中概股热门。
生鲜电商平台正在从美股的细分赛道转变为如今的市场焦点。
生鲜电商平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某团甚至被邀请至上海市疫情防控发布会现场。
从“菜贩子”到“保供先锋”,生鲜电商平台的角色转变,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生鲜电商认知的扭转,其价值也正在被重新审视。
1
生鲜电商或成数字基建重要一环,
政策加持有望
作为解决最后一百米难题的“菜篮子工程”,生鲜电商的公共服务属性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极大彰显。对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而言,秩序与繁荣的维系,建立在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之上。
系统是强大的,但也是脆弱的。一旦面临天灾、战争、疫情等极端情况时,城市的停摆就在一瞬间。
面对这样复杂的系统,居民身边的菜篮子,与水电煤气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样,提供了保障民生的巨大“安全垫”。
自建仓库、自建物流这些曾被资本市场一度诟病的重资产,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来的抗风险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4月7日,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提到要全力以赴做好全市人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工作,并建立保供白名单;其中,电商前置仓关门不停业,有限允许恢复经营。这可以看出,政府对互联网企业以及对前置仓模式在此次保供中的极大认可。
而在此之前,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也多次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抗疫保供表彰。
事实上,就社会价值层面而言,除抗疫保供外,生鲜电商还承担着升级农业的重大职责,具备了一定的公益属性。
受制于我国的农业发展阶段,一方面,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使得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下,生鲜电商平台要保证农产品品质稳定,就必须承担分级品控下造成的高损耗;另一方面,面对不耐储存、易腐、季节性变化强的生鲜商品,生鲜电商平台不得不自己搭建冷链物流,而这本应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从抗疫保供到农产品标准化,再到冷链物流建设,生鲜电商承担了太多“企业办社会”的角色。
往浅了说,在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和各类重大突发状况时,生鲜电商已然成为了保供的中坚力量;往深了说,生鲜电商有机会成为这个农业大国冷链物流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这样一桩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生意,难做,但又不得不做。这是上海抗疫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如何让这门生意长久运转下去?这也是企业与政府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显然,单靠政府或是单靠企业,都不是最优解。
目前,按照“适度超前”的节奏,从中央到地方正加快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降低投资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而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基建项目也在快马加鞭中。
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者,生鲜电商平台未来是否会被纳入到数字基建中,是否能在其产业链前端得到一定的财政政策扶持?
眼下,一切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2
线上生鲜消费习惯养成并固化,
需求与价值还在
抛开社会价值而言,生鲜电商本身是一桩能赚钱的生意吗?
与众多互联网企业一样,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从成立那天起,就备受造血能力的质疑。更大的担忧则是在于:疫情消退后,线上买菜的需求还会持续吗?其业务会伴随着疫情的结束而萎缩吗?
第一,从短期来看,只要“动态清零”的决心不动摇,生鲜电商就依然是城市抗疫保供中的重要一环。
据野村控股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有23个中国城市处于全面或部分封控状态,近2亿人或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有2亿人——即大约14%的中国人口,有相当部分要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每日必需的物资,其中主要是食品。
从中长期来看,病毒被彻底消灭的概率微乎其微,人类终将适应与病毒共生的世界。
第二,持续的疫情影响,正在一遍遍强化线上生鲜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疫情的出现只是帮助其提前完成了市场教育,加速了风口的到来。疫情防控解除后,需求还在,价值也还在。
这一点,在对疫情已经处于“躺平”状态的海外市场上,可窥一二。
以美国版即时电商Gopuff为例,其上一轮融资发生于2021年7月底,彼时黑石集团等明星投资者为其筹资10亿美元,公司估值150亿美元。仅仅不到半年,Gopuff估值由150亿美元暴涨至400亿美元,资本市场对于其前置仓即时零售模式的青睐可见一斑。
再以视频会议软件zoomvideo为例,其在疫情前股价处于60美元左右,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10月最高涨至588美元,昨日收盘价达到114美元,依旧是疫情前的近两倍。
可以看到,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借疫情“东风”而成长起来的线上采购和线上办公平台,其价值表现并没有因为疫情防控的“躺平”而躺平。
即便是没有疫情发生,生鲜电商的崛起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三,回到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本身,双方均在资本回归理性的当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瘦身”,纷纷从规模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
2021年年中,每日优鲜便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用户从全量用户转变为新中产,覆盖的城市也锚定了线上生鲜消费需求旺盛的一二线城市;2021年8月,叮咚买菜也紧随后,从“规模优先,兼顾效率”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停止了继续扩张的步伐。
显然,双方都已经意识到了健康持续的盈利模式是下一阶段的关键所在。
3
盈利拐点已至,重仓供应链之下,
今明两年是决胜之年
市场一直在探讨生鲜电商的盈利拐点究竟会出现在何时。笔者认为,疫情将会加速这一拐点的到来,今明两年将是每日优鲜等前置仓电商平台扭亏为盈的决胜之年。
零售行业有句老话,叫做“起势靠流量,生死供应链”。
在经历了早期的流量争夺,并完成了赴美上市后,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现在都已经将重心投入到了供应链建设上。从加码产地直采到扩充自有品牌,双方都在尽最大可能压缩中间环节,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招股书显示,每日优鲜平台上超过80%的产品直接从源头采购,生鲜直采率高达9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现如今,每日优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近200个“优鲜农场”直采基地,覆盖水产、蔬菜、水果、水产等品类,以及约350个“优鲜工厂”,与肉蛋、快消品类的优质供应商展开深度直供合作。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Q4,其自有生鲜品牌的销售额比同年Q1增长了300%。
当然,叮咚买菜在重仓供应链上,同样也不遗余力。叮咚买菜2021年Q4财报显示,其自有品牌的商品销售占GMV的10.2%,自有工厂研发和加工的商品销售占GMV的6.5%,自有品牌预制菜销售也占到了GMV的14.9%。
在受雅虎财经调查的7家分析机构中,有6家给了叮咚买菜“买入”或“强力买入”评级;而追踪每日优鲜的7家分析机构中,有5家给出了类似的评级。
从2009年生鲜电商的崛起到2014年生鲜电商的爆发,再到“九死一生”的现状,生鲜电商们存活下来的所剩无几。
作为硕果仅存的几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和美团买菜等熬过了群雄混战的“圈地时代”后,正在经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