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2000+的餐厅,会吃到什么高级菜?想必不是山珍,就是海味,食材肯定是稀有的,菜市场里找不着的那种,空运进口,经过顶级大厨一番考究的烹调后,在望穿秋水的眼神中款款端上桌来。

谁能想到,它们是两小颗普普通通的青菜心加一坨猪油渣,是一勺学生食堂里土生土长出来的麻婆豆腐,是两小瓣冰凉凉的皮蛋、和一片孤单单的脆皮鸭的皮。

人均2000块的消费,就这规格这待遇?前不久,上海的这类餐饮店在网络上火了。当中餐碰上日料,当来自中国安徽的大师傅们掂上了高端日料店的大勺,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1 omakase中餐日作,是什么新潮流

在网上被大家热议的餐厅,名叫头灶。经营的是近期流行起来的一种风格,omakase中餐日作。

omakase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拜托”,是日本一种特色的料理,通俗点讲,就是把吃什么的问题拜托给厨师了,当天有什么菜做什么菜,没有食谱,客人也不点单,厨师尽情即兴发挥。

omakase的本意,是保证让客人吃到最当季、最新鲜的食材,日本有种叫美食文化“旬”,就是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吃当季的“旬物”,比如早春吃野菜、初夏食鲣鱼、秋食品美蟹,图的就是一口鲜。由厨师按需准备食材,也不会造成浪费。

另外,这种盲盒式吃饭的方式,也能给顾客一种心理上的新鲜感,你不知道下一道菜是什么,这种期待值也让食物变得更美味。

以头灶为代表的上海一批餐厅,采用的就是omakase方式,菜单全部由厨师安排,不过做菜的过程,客人也能看到。

这也是一种日本的料理方式,叫做板前料理,厨房是开放式的,客人和厨师间隔着一条长木板,能看着厨师做料理,保证食材质量,而且欣赏厨师烹饪过程,也是件有趣的事。

问题是这些菜式,中餐日作,意思是用做日料的方式做中餐,过程繁复精致,食材却稀松平常。

拿麻婆豆腐来说吧,主材料豆腐,菜市场比比皆是,大学食堂最便宜的菜式,头灶的主厨做了一锅,再分到几个能一口闷的小碗里,连掂勺抖勺的动作都和食堂大妈如出一辙,在食堂里来这一勺,2元钱就得了,可这中餐日作的麻婆豆腐,价格涨了足足一百倍,一份要200块!

而是这看似收智商税的餐厅,却是一座难求,吃饭要提前预约,甚至要提前几个月订餐。即使它一晚只做一桌菜,来六七个客人,按人均2000多的消费,一个月营业额也有四十多万。

2 日料,凭什么占据餐饮界天花板?

有人去头灶吃饭,回来吐槽说是“喂狗式上菜法”、“pua顾客”、“割有钱人韭菜”。

但也有人为头灶鸣不平,说除了麻婆豆腐、青菜心,还有燕窝蛋挞、鱼翅春卷啊,还有脆皮鸭、爆龙虾呢,虽然一人只能分到一片,好歹是有的,何况是明码标价,不愿意吃可以不去,凭什么日料能贵、中餐不能贵?

说到价格贵,日料基本占据了餐饮界天花板,人均2000+的消费不算什么,在上海、北京、深圳,人均三四千的日本料理店多的是。

知名的日料店,极难订到座位,不让自带酒水,即使让带也要收几百的开瓶费,另外除了菜价,还得另交10%的服务费。

中餐日作,说白了就是在模仿日料经营方式,连服务费都学了个十足十,可为什么日料那么贵,大家就能接受呢?

首先是食材,日料里多用海鲜类,很多食材是平常餐桌上见不到的,金枪鱼、活海胆、大龙虾、帝王蟹、鱼子酱、白松露,这些食材本身价格就不便宜,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男主角贺涵买了条鱼放在日本料理店,花了几万块。

拿豆腐来说,“麻婆豆腐”是个家庭主妇就会做,既没有神秘感,也没有高级感,上海顶级日料店黑木的特色菜“鹅肝芝麻豆腐”你吃过吗?

一块滚烫的石板上,铺着嫩滑的芝麻豆腐,中间一层丰腴的鹅肝,撒着点针葱,盛在漂亮的翡翠色托盘里,令人食指大动。

日料喜冷食生食,各种刺身,鳗鱼鮟鱇鱼金枪鱼,无不甘鲜肥美、入口即化。人们对外国食物本身就感到新奇,去不了日本,那吃一顿日料,让味蕾来次异域风情体验,就好比灵魂出国旅游了一遭。

更关键的是,生食好做造型啊,切成一片片的,红润美艳的色泽,肉质纹理可见,配上一些点缀的蔬果,小盘小碗的,精致如画,让人按捺不住拍照发朋友圈的冲动。

日料要的就是客人的冲动,用餐环境好,做菜过程繁琐,食物份量小但器皿漂亮,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卖的就是这份精致!

对于中产、文青、小资情调的人来说,火锅大排档这类接地气的饮食是不足以晒朋友圈的,而精致的日料可以,优雅大气、逼格拉满,至于味道如何,似乎无足轻重了。

3 掌控日料市场的,居然是安徽大师傅

日料在上世纪90年代才进入中国市场,一开始只是在领事馆、星级酒店出现,慢慢面向大众,据统计,2020年我国日料门店数已超过了八千万,市场规模达到2000多亿。

但市场的日料品牌,大部分是中国本土的,2021中国日料十大品牌榜上,第2名至第10名都是国内日料。

而站在高端大气的日料店里为你做料理的主厨,也绝大部分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大师傅,尤其是安徽阜阳市临泉县牛庄乡的大师傅。

牛庄乡有几个头脑敏锐的人,最先捕捉到日料的商机,到日本学习了omakase,之后就在上海开日料店,掘到第一桶金。之后越来越多的牛庄人加入了日料市场,店面从上海遍及全国,俨然成了中国日料界的顶梁柱。

即使没吃过日料的人,也知道日料档次不一,有人均几千的高级日料店,也有人均几十的街头小馆,而更多的,是200至800间的价位。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过,200以上的中高端日料,在中国日料市场的比率高达到45.59%。

牛庄大师傅们瞄准的就是中高端市场,轻奢级别,对于这一阶层的消费者来说,70元的日料和700元的日料能区分出差异,700元与1000元的却没什么大差别。有时候价格越贵,反而越能吸引到顾客。

但也有识货的顾客反驳,牛庄大师傅做的日料不地道,上乘的手握寿司,如果有鱼肉刺身,肉与米饭要水乳交融,如果光是米饭,那米粒也要外紧内松,拿在手里不会散开,吃在嘴里不噎人,饭粒晶莹、颗颗分明,黏、糯、富有嚼劲。吃的时候也很讲究。

电影《奔爱》里,彭于晏教章子怡吃寿司:“先把寿司翻转九十度放平,然后夹上下两端,鱼肉朝下的方式,蘸少许酱油”,据说这样才能吃到寿司最佳的口感与鲜度。

影片中,彭于晏还说学做寿司要八年,而他只学了六年,所以他上不了操作台,忙活半天,只给章子怡捏了个小饭团,连片肉也没有。

牛庄大师傅们,不可能个个在日本学上八年才开日料店,味道上欠点火候也难免,消费者愿意买单就行。

牛庄系日料也好,新中餐日作也罢,做得都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买卖,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说了,只要是明码标价,就没有问题,价格高不等于欺客宰客。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城市人口将有76%的中产阶层,偶尔一次的轻奢日料,是完全消费得起的,毕竟爱去高端餐厅的人,想得到的不光是食物的滋味,也许是一种氛围、一种情怀,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作者:玲珑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