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聚焦主业,缓解吃紧的现金流,蚂蚁不得不开启一场“大瘦身”。

作者/葡萄

编辑/子雨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蚂蚁的投资版图又缩水了。

近期,蚂蚁集团退出了36Kr的投资,正式出清股份。

这已经不是蚂蚁集团第一次在资本市场上减持和退出,2021年10月,蚂蚁集团卖出了财新传媒的股份,今年1月,蚂蚁减持了众安保险,持股比例从13.54%下降到10.37%。

提起蚂蚁集团,大众普遍会想起它旗下的支付宝帝国。数字支付、数字金融是蚂蚁集团的主业,但还有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蚂蚁集团其实是一个隐形的投资巨擘。截至2020年8月31日,蚂蚁集团共发生了近200次投资,涵盖出行、房产、餐饮、传媒、人工智能等二十多个领域,总投资金额高达3000亿元,庞大的投资版图令外界惊叹。

可如今受到监管和大环境的影响,蚂蚁集团的投资版图一再收缩,释放出聚焦主业的强烈信号。

一、资产“大甩卖”

以支付宝走进每个人日常生活的蚂蚁集团,在20年曾计划以2000亿美元的巨额市值在美国上市。然而,互联网监管的巨手暂停了蚂蚁集团上市的步伐。

由于蚂蚁集团的金融控股特征,20年上市被紧急叫停,随后蚂蚁集团便开始了漫长的整改。截至21年3月份,蚂蚁集团的估值降至630亿美元,相比起2020年计划IPO时下跌了近八成。

整改不仅关乎到蚂蚁集团的主体业务,还影响到蚂蚁集团的投资策略。自21年以来,蚂蚁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多次传出减持和退出的消息,蚂蚁的投资倾向越来越保守,从这些动作,我们可以看到蚂蚁集团这艘资本巨轮,在时代的潮水中谨慎地调整方向。

整改仍在继续,资本“瘦身”成为蚂蚁集团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据阿里巴巴的财报推测,蚂蚁金服在21年7~9月份的利润约为1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其中阿里从蚂蚁集团获得的投资收益为58.11亿元。

但据业内人士分析,蚂蚁集团的投资收益上涨主要是由于所持有的投资的净收益增加,也即,如果去除两家海外公司上市带来的账面利润上涨,蚂蚁集团的实际经营收益实际在下降,经营收益环比降幅超过40%。

今年3月12日,蚂蚁集团将其持有的36氪公司股份全部出售,彻底退出股东序列。蚂蚁集团算是36氪的老股东了,早在2015年就投资了36氪,在退出之前持有股份达15.1%。

事实上,蚂蚁集团乃至阿里巴巴近两年都在部分出清媒体企业的股份,去年10月,蚂蚁集团出清了财新传媒的股份,据说还退出了芒果超媒的股份。

据野马财经2021年统计,阿里系公司及公关团队高管投资人入股的媒体公司为93家。但2021年以来,阿里系公司开始大量退出对媒体行业的投资,这与2020年末中宣部的发言或有关联,中宣部副部长徐麟指出,要坚决防范资本操控舆论的风险。

退出媒体投资一方面是配合国家的指示,另一方面,也是缩减投资的合理方案。

蚂蚁投资版图的缩减还在持续。今年1月份,蚂蚁集团减持了众安保险46,537,963股,持股比例从13.54%下降至10.37%。

作为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是蚂蚁集团实现“一参一控”的两家控股公司之一,另外一家是国泰财险。在减持之前,蚂蚁集团持有众安保险13.53%股权,为单一第一大股东,减持后蚂蚁集团对众安保险的控股比例为10.37%,其他两个大股东腾讯、中国平安的持股比例均为10.21%。减持后,蚂蚁集团仅以微小的优势保持住最大股东的身份。

众安保险被减持并不是一个出人意外的消息。近两年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保险业务进行大力整顿,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行业阵痛仍在持续,众安保险受此影响股价大跌。2021年1月,众安保险股价达到66港元/股的高峰,但截至2022年4月1日,股价下跌至26.25港元/股。

蚂蚁减持众安保险是合理的融资取舍,同时也可以看出蚂蚁对优化自身资金链的迫切需求。

不止国内,蚂蚁的海外投资版图也在收紧。

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蚂蚁集团建立起了庞大的海外投资版图,横跨英、美、新加坡、印度等十几个国家,蚂蚁对海外扩展的野心可见一斑。

然而革命尚未完成,就“中道崩殂”了。今年2021年4月就传出了蚂蚁减持印度外卖公司Zomato的消息。Zomato被称为印度的“饿了么”,蚂蚁集团曾是其股东之一。

不仅针对Zomato,阿里巴巴在2020年8月份宣布搁置对印度公司的投资。原因主要是中印关系发生冲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阿里在印度市场的投资收益并不高,对印度Paytm、Zomato、Snapdeal的投资回报都未达到预期。

值得留意的是,蚂蚁集团选择了在Zomato上市之前退出投资。在Zomato上市过程中,蚂蚁集团把持有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虽然Zomato在7月份上市,但蚂蚁集团在第二季度已经完成转换,在美国会计准则下,二季度财报的账面利润被抬高。2021年4~6月(蚂蚁二季度),阿里从蚂蚁集团获得的投资收益为65亿元,同比上涨38.9%,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Zomato在印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合理猜测,蚂蚁选择在Zomato上市前退出投资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利用金融规则来抬高账面收益,弱化整改期间经营收益的波动,吸引投资者对蚂蚁集团保持信心。

从这几次的动作可以看出蚂蚁集团对投资的态度渐趋保守,通过减少资金流动来优化现金流,优先聚焦主体业务,这也是大环境之下的理性之举。

二、主动瘦身or被动减肥

对蚂蚁来说,对投资的资产进行“大甩卖”,既是一场转型下的主动“瘦身”,也是缓解吃紧现金流的被动”减肥”。

监管之后,蚂蚁集团就开始了漫长的整改过程。虽然整体上顺利有序,但作为曾市值2.1万亿元的庞大企业,整改依旧是一个艰难的“大象转身”之举。

去年4月份蚂蚁集团被金融管理部门约谈,后回应称将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也即是将业务中涉金融的部分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

简单来说,就是要厘清支付宝和金融产品的界限,解除业务捆绑,对于涉及金融的部分要合法纳入监管。按照规划要求,蚂蚁集团旗下的金融业务都将按照《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方法》,划归到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管理,包括银行、小贷,消费金融和个人征信等业务。

整改从各个层面入手,几乎将蚂蚁集团的业务进行了重新的拆解组合。据未央网的报道,蚂蚁集团整改主要有四大动作:

1、花呗与借呗分别启动品牌隔离,并拆分业务场景,将旗下自营、合作的信贷业务进行有效区隔;

2、在个人征信业务方面,通过钱塘征信申请个人征信牌照;

3、压降余额宝规模,降低基金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4、蚂蚁的两家小贷公司平稳退出市场,蚂蚁集团整体或即将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

但由于涉及到对产品的界定、数据、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商业秘密等问题,对蚂蚁集团的整改十分复杂。

以花呗、借呗的品牌分离为例,这也是在整改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21年6月份,蚂蚁集团成立了蚂蚁消费金融(蚂蚁消金),用以承接蚂蚁集团的消费信贷业务,注册资本为80亿元人民币。以花呗为例,花呗将成为蚂蚁消金专属的消费信贷服务品牌,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等消费信贷将变成“信用购”。

按照监管要求,蚂蚁集团将在蚂蚁消金开业6个月内,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完成花呗和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开业1年内,实现两家小贷公司平稳退出市场。

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的微贷科技平台共促成信贷余额2.15万亿元,其中花呗、借呗的消费信贷余额就高达1.72万亿元,这也是蚂蚁集团早期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

按照最高12倍杠杆计算,注册资金80亿元的蚂蚁消金最多只能承接1000亿元左右的信贷规模,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如果想完全承接花呗和借呗的业务,蚂蚁消金的增资是势在必行的。

蚂蚁消金也在努力寻找资本为自己“输血”,2021年12月增发注册资本220亿元,如果增资成功,按300亿元注册资金计算,蚂蚁消金最多可以承接4000亿元的信贷规模,哪怕增资成功,与1.7万亿的规模相比,依然存在巨大缺口。

本来中国信达计划出资60亿元,认购20%的股份权益,蚂蚁好不容易找到了金主。没成想金主中途“跑路”,今年1月13日,中国信达称出于商业上的考虑,不再参与蚂蚁消金的股权认购。受到中国信达的影响,其他几位认购方也表示暂缓本次增资,待更新增资方案后再重新评估投资。

这样一来,蚂蚁消金的融资之路似乎更加遥遥无期,资本输血的路短时间内难以跑通。

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有融到钱,蚂蚁自身的现金流也在吃紧。事实上蚂蚁消金的资金已经不足。截至2021年10月,蚂蚁消金的总资产为600.98亿元,减去总负债后净资产仅有74.75亿元。营收更是呈现亏损,总营收仅29.09亿元,净亏损5.25亿元。

营收压力增而不减,现金流吃紧,短时间内又找不到新的融资填充基金缺口,蚂蚁消金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现在据蚂蚁消金开业1年还有3个多月,蚂蚁集团1年内完成品牌分离的目标似乎已难如期完成。

在个人征信的整改方面,蚂蚁集团参股了钱塘征信,申请个人征信牌照。去年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公示受理钱塘征信地个人征信业务申请,目前仍在受理中,尚未获批。

在余额宝方面,余额宝规模持续下降,截至21年上半年已降至7808亿元,创五年来新低,预计未来余额宝规模还将继续缩小。

可以看到,蚂蚁集团仍处于整改的关键期,很多业务仍在进行过渡。而整改牵涉到大量现金流和资源的流动,在与监管博弈期间,蚂蚁集团通过“瘦身”简化基金链条、减少投资风险,将资源集中服务于主体业务,是大局势之下的必然之举。

​三、结语

囿于大环境及自身业务特殊性的影响,蚂蚁已经逐渐卸掉了投资巨擘的光环。

虽然21年被称为“互联网寒冬”,传出裁员、调整业务架构、股票下跌等等消息,但事实上,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营收并没有大幅下滑,特别在投资方面还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IT桔子的整理,腾讯在21年的投资事件超过268起,比2020年175起多了一百起,在投资上创下历年最高记录。

2021年更是字节的投资高峰年,共投资64家公司,比20年的34起投资多了一倍,总计已披露金额近350亿元。

想要重回过去的辉煌,蚂蚁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金钱加速整改完成,其投资扩张的野心也要收一收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