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重新返回3200点附近的位置,市场再次回到了历史估值底部区域。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稳定股价、维护市值的意愿非常强烈,近期A股市场更是掀起了一轮“回购潮”,“回购潮”背后最直接的意图在于稳定股价、提振市场的投资信心。

一般来说,当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之际,往往预示着市场开始步入阶段性的底部。但是,纵观历年来A股市场的探底行情,常有“政策底、估值底以及市场底”的说法。

其中,在股市下跌过程中,开始频繁出现政策吹暖风的情况,且政策稳定市场的意愿比较强烈,我们可以视为政策底。

再者,针对深度调整之后的股票市场,当股票市场的平均估值重新跌入前期的估值底部区域,且产业资本开始采取加快回购、加快增持的措施时,这个时候可以视为估值底。

此外,在政策底与估值底先后得到确立之后,市场却在没有任何实质性消息刺激的背景下,出现了非理性下跌的走势,且这种下跌更多反映出市场的情绪化行为,这个低点可以视为市场底。

假如按照当前A股市场的情况,目前很可能处于政策底与估值底阶段,但尚未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底。不过,市场底也未必是必然出现,很多时候只有遇到极端的市场环境,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底,一旦市场底得以确立,那大概率属于A股市场的黄金坑位置。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股份回购的措施,从某种程度上对当前股票价值的认可。假如市场出现密集回购的现象,那么预示着当前的市场估值已经得到了上市公司的普遍认可,市场大概率处于估值底的状态。

不过,上市公司采取股份回购的策略,仍需要看上市公司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股份回购,且上市公司采取股份回购后的具体用途等。

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自身的现金流比较充沛,发生资金断裂的风险较小。假如上市公司同时采取股份回购与持续现金分红的策略,那么基本上排除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这类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压力也是相对较低的。

相比之下,如果上市公司采取借债回购的策略,则需要看具体的回购利率、回购价格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现金流状况等因素。如果上市公司本身的偿债能力比较弱,却持续采取借债回购的操作,那么这种借债回购的动作未必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投资者需要谨慎看待。

至于股份回购后的具体用途,则多体现在股权激励、列入库存股以及回购后注销等方面。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上市公司采取股份回购后的注销行动,更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股票的真实价值,也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能力。另外,针对股份回购后的股权激励行为,则需要看股权激励的具体行权条件,如果行权条件过于简单,那么就可能牵涉到变相利益输送的问题。所以,并非股份回购用于股权激励不好,而是上市公司设置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不宜过于简单,这也会影响到公司的口碑与形象。

除了股份回购的策略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董监高大额股份增持、加大现金分红比例、延迟限售股减持时间等方式来达到稳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目的。对部分擅长做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来说,不仅会使用一种稳定股价的措施,而且还会采取多元化的措施稳定股价,通过组合拳的方式保障了股东的权益。

不过,除了上市公司采取稳定股价的策略外,政策层面上也需要为持续低迷的市场吹吹暖风,起码可以给市场看到政策层面上的护盘态度,这对提振市场投资信心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