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上看到关于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的优质资产基本都已被低价出售,且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突然产生了种种疑问:

一、作为1950年创建的青岛老字号企业捷能汽轮机厂,曾是我国汽轮机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青岛捷能已形成集团化优势,有多项专利技术,有国内外广泛的销售渠道,有被国家、行业、用户认可的过硬的产品品牌,有年销售额30亿元左右的产能,怎么突然之间就要破产呢?是什么人能让一个有着如此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走向灭顶边缘?

二、是谁在掌握着企业命运?网上资料显示,此公司现任董事长宋艳秋在操纵着这一切。难道改革开放至今,公司法基本完善的现在,还有人敢于无视股份公司的法律法规,不开董事会和股东会,不征求董事会成员和股东的意见,独断专横,大搞一言堂,将公司几十亿的优良资产低价售罄后,再不顾公司其他持有62%股权人士的强烈反对,擅自决定走破产程序。她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在知法犯法?

三、原本非常优质的一个企业,在前任去世仅仅四年的时间里,便由年销售额近30亿元下滑到卖光公司优质资产,内外欠款高达30多亿元的地步,甚至连工人工资和社保都无力支付。虽然职工怨声载道,但董事会却起不到一点扭转企业败局的作用,据说,谁提反对意见就开除谁。这种完全背离股份制企业法的行为,怎么就可以这么肆意妄为?

四、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存在与否,关乎着它产业链上百家关联公司的存续与发展,关乎着上千名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关乎着由此引起的多少家庭的生计问题,关乎着这些家庭中的每个子女的教育培养与成长,从而关乎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这么重大的民生问题,这么有背于国家“一切为了人民”的主政理念的做法,为什么一直任由宋艳秋一意孤行?

五、据说,持股62%的股东们既有资金可以注入,又有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团队可以启用,但却一直无法按公司法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一个原本可以广开言路,群策群力,靠大家的智慧与才能,让企业生机焕发,但却让一个年近八旬古稀开外的老太太,把持着一切,最终把企业和职工推向岌岌可危的边缘,这种公道,谁来主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