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之后,恒大的债主多得数不过来。

在此前的一篇文章里,我还收集了一些人的悲惨故事——

恒大员工周某,为了完成指标,背上160万的债买了恒大理财,如今被所有债主唾弃;

恒大包工头许某,因为要不到工钱,只能自己借41万网贷给工人,半夜醒来看到60多个讨债电话;

恒大物料供应商薛某,和恒大合作八年,被拖欠500万,得了抑郁症……

在上市公司里,甚至涌现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恒大受害股。

这个群体规模庞大,仅根据目前的不完全统计,A+H股就有超过30家。

它们有的是供应商,有的是股东。有做地产的,有做家具的,有做涂料的,有做瓷砖的,也有卖酒的……有的企业,因为做了恒大的供应商,过去15年赚的钱都亏没了。

恒大欠下的债,实在太多了。但这一次,它却翻身成了债主,向别人索起了债。

1

恒大当了回债主

破天荒!

这绝对是最近中国企业界难得一见的事。

从去年8月就开始被各路人马催债的恒大,这一次竟然反客为主,向别人主动出击。

事情还得从一则公告说起。3月2日晚上,上市公司中天金融(000540.SZ)发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天城投贵阳国际金融中心近日收到贵阳中院的传票——

恒大人寿以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对贵阳国际金融中心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全部交易价款19.16亿元,并支付违约金2.87亿元。

工商股权穿透显示,恒大人寿正是恒大集团的子公司。根据中国基金报的梳理,恒大人寿的诉讼请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确认《商品房买卖合同》《贵阳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商务区1号楼投资协议》《贵阳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商务区1号楼租赁协议》已经解除;判令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向恒大人寿返还全部交易价款19.16亿元,并支付违约金2.87亿元。

二是判令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向恒大人寿支付资金占用费,以及支付2021年第三季度资金占用费的逾期付款违约金;同时判令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退还恒大人寿已支付的专项维修基金1772万元;

三是判令中天城投就前述债权向恒大人寿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以及由两被告承担案件诉讼费、保全费、保全责任保险费、律师费。

这事其实不复杂。2020年9月,贵阳国际金融中心与恒大人寿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贵阳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商务区1号楼投资协议》等,约定由恒大人寿购买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开发的部分物业,总交易价款合计19.16亿元。

结果,贵阳国际金融中心没能按期交房,恒大人寿就把它告上了法院。

想不到,恒大有一天也会在“买房”这件事上栽跟头。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沿着这份官司探下去,有一个商业帝国已经深陷困局,在寒风中四顾茫然。

2

进退维谷的中天金融

在那场官司中,恒大人寿起诉的“被告”有两个: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天城投。

而在工商信息里,这俩被告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个主体:中天金融。这个官司之外,中天金融连续十二个月的其他诉讼、仲裁涉案还涉及金额16.32亿元。

这样一家官司缠身的企业,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1月28日,中天金融发布的业绩预告表示,预估2021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5-40亿,同比下降537%-799%;扣非净利润亏损24-39亿,同比下降:

2158%-3411%。

这利润,掉得着实有点夸张啊。

连深交所都惊动了,要求中天金融在2月11日前给个解释。但中天金融很有意思,到2月11日,它没有回复深交所,而是把回复时间延迟到了2月18日。

结果,到2月18日,中天金融还是没有回复,反而再次把时间延期到了3月4日。

我要是深交所,都得忍不住了:你这玩我呢?

拉胯的业绩之外,中天金融的债务也很紧张。中天金融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其负债总额已经高达138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6.62%。

哪怕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依然达到83%,净负债率184%,现金短债比为0.1,合计短期债务规模达到334.11亿元,占总负债的比重为24.1%,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是245.3亿元。

债务扑面而来,而其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28.21亿元,其中1.76亿元货币资金还遭到司法冻结。按这个情况来看,目前账面上的可用资金根本就无法偿还债务。

何以至此?把时间拉回7年前,我找到了部分答案。

2015年,估计是提前看到了房地产行业下落的苗头,中天金融(那时候还叫中天城投)开始布局金融产业,并先后拿下基金、券商、保险和普惠金融等多个牌照。

让中天金融彻底出圈的事发生在2017年。那一年,中天金融公告称拟购入华夏人寿21%-25%的股权,交易定价不超过310亿元,还付了70亿的定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据媒体报道,这70亿是当时中天金融手里所有的现金。这场收购完成后,中天金融将成为华夏人寿第一大股东。

中天金融的野心可见一斑。遗憾的是,事情没有按预想发展。2020年7月,华夏人寿因触发接管条件,银保监会派驻接管组对华夏人寿实施接管,接管期限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止。

到了2021年7月,华夏人寿接管期限被延长一年,结束的时间点已经去到2022年7月16日。

这付出去的70亿定金,严重拖累了公司资金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如果收购一旦无法达成,这70亿能不能拿回来还是一个未知数。当初双方的约定明白写着:

如因买方原因导致交易无法达成的,将不予退还定金。

与此同时,不知是为了筹钱还是为表明脱离地产的决心,早在2018年3月,中天城投的100%股权就拟转让给贵阳金世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价246亿元。

但一波三折,买主几经变更不说,中天城投的定价也从当初的246亿,降到180亿,最后降到89亿。

“卖房”不成,“买金融”也不成,来回拉锯之间,中天金融已经精疲力尽。

3

前贵州首富,转型失败

2018年10月10日,一份英国人给中国人做的榜单发布了。

在这份榜单里,马云还是当年的中国首富,恒大许老板还排在第二位。

偏处西南的贵州,有13位企业家上了这张榜单,排名最靠前的是罗玉平,正是中天金融的掌舵者。

这不是罗玉平第一次成为贵州首富。早在2007年,罗玉平就凭借95亿的身家,登上了这个宝座。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罗玉平,早年间做包工头攒下了第一桶金,并由此进入房地产行业。2005年-2006年,在拿下贵州省颇受关注的两个项目“金世旗楠苑”和“金世旗帝景传说”后,罗玉平名声大噪,并逐步在贵州房地产行业站稳脚跟。

到2007年,罗玉平旗下的金世旗国际公司通过重组入主中天城投并完成上市,这也是贵州第一家上市公司。

乘着城镇化的东风,罗玉平带领下的中天城投在地产行业快速崛起。到后来,由于参与的房地产项目遍布大半个贵阳,罗玉平还被称为“罗半城”。

如果说罗玉平的前半生都和地产有关,那人生的下半场,他选择调转车头,奔向金融。

早在2013年,中天金融就曾斥资9443万元入股贵州银行。到了2015年,中天金融彻底走上了金融的快车道。那些牌照,也正是在那时候一一拿下的。

但真正让罗玉平心动的,是明天系保险领域里最肥的那块肉——保费收入1800多亿、行业排名第四的华夏人寿。

很多迹象都表明,这是一场冒险。2017年,中天金融拟以310亿元对价收购华夏人寿21-25%股权,并支付了定金70亿元。

但2017年-2020年,中天金融累计归母净利润也才51.74亿元,连定金都不够。

从总资产来看,华夏人寿是4748亿元,中天金融仅762亿元;保费规模方面,华夏人寿2016年已达到1815亿元,中天金融2016年的营业收入不过196亿元,相差接近10倍。

倒回去看,罗玉平之所以敢“蛇吞象”,是有一定底气的。罗玉平迈向金融,打的旗号是“补齐贵州金融短板”,这句话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一边,决意“all in”金融后,罗老板以3折的价格一口气卖了70台车,其中不乏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等顶级豪车。

更重要的是,罗老板还请来了援军。

这些驰援的资本大鳄里,有30多家浙商组成的“航母级投资平台”,有3家本地公司,甚至还有煤老板。

但谁也没有想到,华夏人寿股份收购迟迟没有结果,本想着赶来分一杯羹的大鳄们,也就悄悄退场了。

万事俱备,罗老板终究没有等来东风。

4

尾声

罗玉平执着布局金融的心思不难理解。

从地产中起家并一路拼杀,罗玉平深知楼市的震荡与荆棘。在每一次周期到来时,他也深知金融的力量。正所谓手上有粮,心中不慌。

但罗玉平显然低估了这场转型的难度。

尽管已从一家房地产公司变成一家地方金控,但房地产业务依旧是中天金融的主要营收来源。

2018至2021年上半年,中天金融房地产业务收入分别为129.6亿元、109.55亿元、54.34亿元、40.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1.7%、87.1%、76.18%、81.71%。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家披着金融外衣的房企。

更关键的是,闯进金融行业6年,中天金融的业绩不增反降,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20.82亿元降至2020年的5.72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甚至是-8.70亿元。

也难怪有媒体直言,这是一个地产转型金控的“失败”样本。不是任何转型都有结果的,在碰壁后,海航的陈峰就悟到了——

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可以干时,祸就埋下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