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关于养老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那就是“养儿防老”,这大概也是自古以来重男轻女的由来之一吧。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老年人的想法也变了,因为他们觉得儿女的负担太大。比如独生子女较多的80后、90后们,他们成婚后要赡养双方的父母,还要还房贷、车贷、供小孩上学等等,经济压力着实不小。
所以很多老人都不愿要儿女的钱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也有退休金,完全够平时的消费,还能时不时给孙子买个玩具,由此可见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它真的关系到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幸福指数高低。
怎么领养老金
养老金也叫退休金,通俗来解释,就是在我们年轻时挣到的钱,上交一部分给国家保管,等到你退休不上班了,没人给你发工资的时候,国家来给你发工资,从而让你依然有钱可用。
目前,在我国养老保险有2类,根据保险对象的不同,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在企业或单位上班,而共同点则是均为支付终身,也就是说退休后可以一直领钱,直到过世。
那具体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领取养老金呢?
如果是城镇职工,则需要满足2个条件即可。其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这个年龄因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可能会略有差异,一般来说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或50岁。其二就是养老保险缴纳年限满15年。
如果是城乡居民,同样需满足2个条件,但略有不同。一个是年龄,无论男女,满60岁即可领取;再一个就是累计缴费年限达15年,这点和城镇职工一样。
如何计算
知道了领取养老金的条件,我们再来看看具体能领多少养老金,我们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来说明。
根据《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在2006年统一改革了养老金计发办法,明确养老金由3部分组成:即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首先,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2*缴费年限*1%,其中缴费指数=本人缴费工资基础/社会平均工资。
其次,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缴费比例*12*缴费年限÷ 计发月数,缴费比例如果是职工类,一般是8%,如果是个人投保则为20%。计发月数则根据退休年龄而定,假如55岁退休,则为170月,60岁退休,则为139月。
最后过渡性养老金只有《决定》实施后退休,且缴满15年的人才会获得,各个地方因政策不同而待遇略有差异。
15年和25年差距多大
具体到不同年限对养老金的影响,我们可以举例来实际算下看看差距到底有多少。
比如老王和老李,都是企业职工,他们退休时的工资为6000元,历年缴费指数为0.6,缴费工资基数为5000元,两人都是60岁退休,其中老王缴费15年,老李缴费25年,均忽略过渡性养老金,我们套进公式算下看看两者的数目。
老王的基础养老金为:6000×(1+0.6)/2×15×1%=72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000×12×15×8%÷139≈ 518元,则最后老王实际领取的养老金为720+518=1238元
老李的基础养老金为:6000×(1+0.6)/2×25×1%=12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000×12×25×8%÷139≈ 863,则老李最后可领到的养老金为1200+863=2063元
两人的金额相差了825元,近1千块钱了,而且我们已经多年连续上调养老金,那么未来缴费15年和25年差距将会变得更大。
联合国曾预测,到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到49.6岁,即一半人都将在50岁以上,养老问题真的早早考虑好了。
最后的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大家还是尽量买久点,毕竟我们国家的社保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年老了才能过上更宽裕的退休生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