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发生5·12特大地震后,从2009年开始,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广州市地震局提醒市民,虽然广州地震少发,但了解防震知识、做好防震措施依然是相当必要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资料图)
记者查阅中国地震台网数据:2023年以来,广东地区已发生3.0级以上地震5次。有人问,地球是否已经进入了“震动模式”?对此,广州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观测数据来看,全球、我国,还有广东,地震还处于一个正常的活动水平,并没有比以前明显多或者少。一般人感觉地震频发,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且全面,大家更容易获得地震信息。
广州市地震局方面介绍,2023年以来,广州市辖区内发生过两次1.5级以下小地震。自2019年以来,广州市范围内,市数字地震台网共记录到发生地震43次,其中3次为2.0级以上,最大为2019年8月6日发生在增城区的2.7级地震。
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应该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专群结合,加强地震台站和群测群防点的建设,加强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加强综合会商等多方面工作,全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方面的各项准备。”
近年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编制印发了《广州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和《广州市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监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应急救援准备及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较好实现了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
安全科普:居家防震措施
▲隐患排查
地震中很多人是因为翻倒、掉落、移动的家具、建筑构件而受伤的,及时排查周围的安全隐患,可以有效地降低在地震中受伤的风险。如:加固房屋、固定家具、注意玻璃、清理危险物品等。
▲建立家庭(个人)应急包
日常应备好结实、便携的应急背包,应急包需放在家里玄关、门口附近,随时能拿出来。
“防震包”里包括:厚手套、药品、雨衣、饮用水、干粮、保暖衣物、收音机、干电池、手电筒、哨子。还可备小刀、卫生纸、塑料布、塑料带、小铁铲、钳子、锥子、绳子等。干粮、饮用水、药品应根据保质期按时更换。
▲制定一个家庭成员周知的计划
1.至少一个,最好两个安全集合点:一个靠近自己家,一个远离自己家,以应付不同情况。
2.规划好到达两个集合点的安全路线。当住宅不安全时,需要快速安全地到达集合点,远离危险地带。
3.在家中确立可靠的藏身安全点;人手一张紧急联络卡;准备足够的应急包。
4.一个不在本地区居住的应急联系人,保证在极端情况下仍能建立家庭联系。
地震紧急措施
当发生地震时,有条件的市民应就近到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避难,或在室外平坦空旷处临时避险。
▲在家中或办公室
1.提前了解室内安全躲避地点,要避开窗户、悬挂物件下等危险地点;
2.提前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逃生路线。
▲在学校
1.提前教会孩子们在地震发生时如何紧急避险;
2.躲避时要避开建筑物、电线杆等,蹲下保护头部;
3.经常组织学生模拟逃生演练。
▲在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
1.提前了解公共场所的内部环境,观察并记住应急通道的位置;
2.提前了解公共场所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以便发生地震时可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3.提前熟悉楼梯安全通道,切勿乘坐电梯。
地震应急口诀(防灾篇)
悬挂物,应少置,高大家具需固定
重物下,轻物上,柜内物品顺序放
少滑轮,多固定,组合家具连接好
易碎品,危险品,柜门加锁防坠落
床摆放,靠内墙,吊灯勿挂床上方
睡觉前,检查好,眼镜手机够得到
手电筒,防震包,居家随时要备好
空走廊,清墙角,杂物一定整理好
常用药,日用品,身份证件不可少
地震应急口诀(减灾篇)
地震来,莫慌逃,避震空间要选好
储藏室,卫生间,坚固家具内墙角
撤离时,遵秩序,有序撤离听指挥
跳楼乱跑不可取,撤出速去开阔地
若被困,莫哭喊,保存体力树信心
撑断壁,挪杂物,不要点火阔空间
清口鼻,畅呼吸,巧妙敲击得救援
震后饮食需注意,问题食品勿入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通讯员:穗应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穗应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