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借调到番禺区疾控中心半个多月,李雨昂对流调工作已基本上手。随时待命,“白加黑”不分班地连续作战;每一天最少要打七八十个电话,最多的一百多两百个……支援一线令他和其他支援干部深有感触:“以前也有吃苦耐劳的觉悟,但下沉一线后,体验才如此真切,对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理解更为深刻。”

一天最多打近200个流调电话

4月5日,广州市番禺区税务局信息中心的李雨昂作为支援干部,到达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为情况紧急,经过快速的培训,他摸索着开始流调工作。他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多部门调查得出的名单,逐个打电话调查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群的相关情况,以助相关部门更好地调查分析疫情传播特征和传播链。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工作量极大。他和其他支援干部共二十来人,分成两个班,白班从上午8:00到晚上10:00,晚班从晚上10:00到第二天8:00,只要任务一来,就要马上打电话,不管是不是半夜三四点。“支援干部们都很有责任心,为了快速筛查,就算群众有可能不理解,为了抢时间,半夜也要硬着头皮打电话过去。” 李雨昂说,“多解释,多倾听,请他们理解我们的工作。” 

但看似容易的一通电话,有时也会碰钉子。偶尔遇到个别不理解的受访者,他也学着静下心来,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劝导和沟通。但其实绝大多数群众都是非常配合和理解的,这令他十分感动:“群众眼里的‘大白"很辛苦,‘大白"眼中的群众也是通情达理、积极配合的好群众。共同面对困难的时候,大家愿意互相体谅,更多考虑公共利益,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 

每一天,他最少要打七八十个电话,最多的一百多两百个。李雨昂告诉记者,因为必须调查清楚所有来龙去脉,比如有没有隔离,有没有做好防控措施,社区的人有没有上门做核酸,有没有装门禁监控等等,一个电话一打就是十多分钟是非常正常的事。

在支援现场看到支援干部的价值

到疾控中心的第二周是任务最繁重的一周。通宵了一晚的李雨昂回到家不久,就接到紧急电话,需要立即赶回中心加班,又“直落”到晚上。通宵一晚后准备大睡一天,结果中午又被电话召唤回去加班……这种情况足足持续了一周。因为没休息好,4月11日,他因为胃痛就医,发现是胆囊炎。“医生说没大碍,就是一点轻微的毛病。” 李雨昂乐呵呵说,现在上白班的话,晚上10点就可以正常下班了,不辛苦。 

他说“不辛苦”,是因为来之前就做好了要吃苦的准备,是因为知道看似简单的流调工作其实关系重大:“这只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环,其他单位还在等着我们采集的信息去做进一步处理。”更重要的是,对比疫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他觉得自己做的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我们偶尔连续通宵作战就受不了,他们却已经长时间持续这种状态,他们是为了群众负重前行的真正‘逆行者’。” 

作为一名“技术直男”,李雨昂以往埋头于技术工作,但不太擅长沟通,对于外界的关注相对比较少。当番禺区税务局向所有干部召集下沉一线支援基层的时候,他选择了最长期限3个月的支援岗位:“我就觉得,能为疫情防控出点力,那就尽量多做点。”与他同时前往各个基层的还有5名同事,均被分派往疾控中心、卫健局等单位,支援的时间至少为1个月。

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21日,番禺区税务部门共派出支援各镇街核酸检测尖刀班335人次,派出下沉报到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党员213人次,主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党员113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9200小时。 

在支援现场,李雨昂切身体会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精神,也看到支援干部的价值。“支援的干部来自不同单位,在这里从不认识到相互帮助,并且建立起深厚友谊。”他说,遇到困难,或者任务太多无法完成时,大家都会主动补位,即使已经很累,也会互相帮忙。“我想,等我们回到本职工作岗位上,也会带回这种奉献、团结和互助的精神,这应该是我在支援工作中最大的收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