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核酸队伍中有这样一群“大白”,战斗前勘验地形、检查“弹药物资”、帮手整理“白盔白甲”,带着医护队员一起冲锋,任务完成后还要兜底“执手尾”。他们是院感感控督导员,是“大白”们同袍泽的战友,也是他们“老班长”。他们不会是站在最前线的人,他们可能不太有存在感,但他们的存在不可或缺,至关紧要。他们有时令人“又爱又恨”,却又令人倍增安全感。他们就是感染控制督导员。每一支队伍,每一个“战场”,都少不了他们。
南医五院感控督导员在进行“战前”培训。
你在前方冲锋陷阵,我在身后护你周全
感控督导员是谁,他们都干些啥?南医五院院感科主任向东明介绍,感控督导员的主要职责是积极配合领队,保障队员们安全的步入战场的第一道关口: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安全的撤离战场最后一道防线:脱卸区。向东明说,所有参加一线核酸采集的感控督导员上岗前都要接受新冠疫情防控培训及考核,达标方可上岗。考核内容涉及防护物资查验、“三区两通道”分布情况、核酸采集防控要点与重点、医疗废物正确处置、从防护用品正确穿脱到脱卸区规范设置等等内容,每个内容不但有实用的理论知识,更有规范的实战演示,“疫情当前,感染防控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闪失。”
感控督导员是一个令医务人员“又爱又恨”的岗位。他们总是这里看看,那里瞅瞅,天天盯着别人的问题看。嘴里永远都是“这个做得不对,那个做得不好”。没有人喜欢天天被“挑毛病”,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有了他们,上场才更放心。
全城的医务人员奋力拼搏,争分夺秒的与病毒赛跑。每一次的“出征”,医务人员们在前方冲锋陷阵,闷在防护服中好几个小时不吃喝不上厕所,每次工作结束,筋疲力尽也要谨慎细致地一层层脱下防护,一次次地做好手卫生,注意清洁面与污染面不交叉……这一系列的动作很难保证完全不出差错,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感染。作为感控督导员,没有机会冲在一线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却尽职尽责地在一旁认真的盯紧每一位医务人员正确穿脱防护服,随时提醒他们的动作,及时应对他们动作不慎带来的暴露与风险。当 “大白们”脱下防护在一旁休息的时候,感控督导员就会默默地上场,清理现场的医疗废物、消毒打包。
4月1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到任务支援越秀区东山口地铁和山河后街核酸采样任务。放疗五区的陈丽斯、手术室的杨子龙在队伍中担任院感督导员。杨子龙全程监督、指导采样医疗队穿脱防护服;陈丽斯忙前忙后消毒、打包医疗废物,给队员们及时补给物资。“社区人手紧张,我是这次支援小分队的队长,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协助大家共同完成支援任务,保障支援场所的清洁与卫生、医疗废物正确的收集与打包。”陈丽斯说。
感控培训“不讲情面” 只为合力拉起“安全防护网”
“严抓院感防控,抓院感就像坐在火山口上,如果火山要喷发了,你没及时发现,最后烧的不只是你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甚至影响到更多人”。广医一院领导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院感防控这根弦一定要绷紧!
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医一院感控人员一方面坚守后方,通过院感管控、组织院感知识及实践培训、开展院感疫情应急演练等,为冲锋在前的战友们守护好“家园”;另一方面共赴一线,到现场督导核酸采样点环境布局、穿脱防护服规范性、采样人员流线等,全力守护“大白”们的安全。“医用防护口罩戴好后要记得检查密合性哦”、“穿好防护服后要相互检查哦”、“注意洗手”、“采样时间太久了,你受得了,防护服也受不了,该休息换人啦”等贴心的话语,不断在每个采样点回荡。
感控督导员为即将上阵的“大白”整理“战袍”。
“口罩系带交叉了”“口罩系带松了”“顺序反啦”“脱防护服时帽子没卷进去”……这是每位感控督导者每次培训时挂在嘴边的话。在督导和培训考核过程中,为了让大家树立起院感的意识、记清规范的操作步骤,他们严格要求,就是对平时非常熟悉的老友、其他科室的领导,也不讲情面。培训考核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完成穿脱防护服的每一个步骤,错了就重新补考,没有商量的余地。“考核开始时候,大家最怕去院感科主任叶丹那一组,因为她要求非常高,批评起来不留情面,特别‘凶’。”一位接受培训考核的员工笑称。但她发现,在得到叶主任团队很耐心又专业的指导后,大家的态度又变了,“我们都争着要去她那一组,因为可以得到很到位的指导,在她那里考核通过了基本就没问题了,严师出高徒呀!”
而在广东省中医院 ,记者了解到,自4月8日以来,该院陆续接到外出支援核酸采样任务,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也组织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院感防控培训和考核共20余场次,培训对象涵盖每一名外出支援核酸采样人员,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科研团队、职能部门等有医学、护理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累计2000余人次,通过系统的培训、严格的考核,充分保障核酸采样队员的健康安全。
测核酸何时摘口罩?听感控员的就对了
黄莉芳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也是院级优秀的感控督导员。本轮多次大规模核酸采样中,黄莉芳冲锋在前,广州从化、荔湾、白云,甚至东莞、深圳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清晨7点,从化区城郊街道一处核酸采集点,黄莉芳和十几名医护人员已经到岗,其他工作人员正在布置现场。黄莉芳走到一旁清点核对防护品等物资,指尖夹着的笔时不时在纸上划勾。穿防护服大伙虽驾轻就熟,但黄莉芳仍不停念叨相关注意事项。“重要的事要重复三遍,确保万无一失。”黄莉芳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也能出真知,工作时最外层手套容易下滑,我们就彼此帮忙用胶带缠一圈,虽然书本上没有但确实很管用。”忙完医护队员这边,黄莉芳又走向社区工作者沟通现场布置,她走开几部看了看,检查合格一切就绪后,大家准备上场。
南医五院影像诊断科马杏珍是该院感控督导员队伍中年资最高的感控护士,她工作严肃认真对人非常热情,人称“马姐”。此次大规模核酸采集中,只要有外出核酸采集任务,总有马杏珍的身影。在广州白云区的核酸采集点,马杏珍刚刚检测完上一位核酸,做手卫生的时候就见一位市民大步上前,还没坐稳就开始摘口罩。马姐赶紧叫停:“阿伯,在医护人员用酒精做手卫生、拿出采样棉签准备采样之前,不可以摘下口罩哦,摘口罩的时候需要注意抓住口罩耳带解下口罩且不放手,采样结束后再立即戴好口罩离开。”像这样的“顺口溜”,她对市民讲了一遍又一遍。
采样工作结束了,马姐的工作并没结束。打包医疗废物、指引消杀,每一处风险点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现场处置完,马姐还没完——所有外出采集人员还需要进行连续7天健康监测,感控督导员要配合院感科完成本科室外出核酸采集人员健康监测。刚刚登上返程的大巴上,马姐边鼓掌边说:“大伙辛苦啦,谢谢理解和配合,我再啰嗦两句大家好安心休息。记得要完成健康上报哈,有特殊情况要告诉我,即刻上报院感科。”
日赶夜连轴转的战场上他们从不缺席
“小何,今晚越秀区有紧急核酸采样任务,要通宵,你能不能去督导?”“没问题,我现在赶回医院集中!”4月8日晚上22:30分,省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干事何志鹏被自己的主任田碧文一通电话召唤回了医院,这一“战”持续到凌晨4点任务结束。十几天来,接听这样的电话他已经习以为常。有时是下班在家,有时是在上班的路上。
“小何,今天下午海珠区还有核酸采样任务,你能不能参加督导?” “可以,没问题!”
“小何,今天下午荔湾区有核酸采样任务,15:40分出发,你的核酸结果什么时候可以出来?能不能参加督导?”“主任,我可以参加!核酸结果下午可以出,我提前到外围待命!”
那一次,因为意外“黄码”导致的插曲,以集合时间2分钟前拿到核酸阴性结果,何志鹏一边电话向医院疫情防控三人组汇报,请求批准返岗,一边飞奔集合点,最后赶在出发前加入支援队伍收尾。
记者了解到,这段时间何志鹏频繁出任务支援核酸采样的感控工作,而他的妻子正处于早孕时期,各种不适反应明显,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每一次紧急电话过后,何志鹏一个眼神,妻子就心领神会,没有多余的半句话。
何志鹏是众多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的普通一员,而他们,同样都在用满腔的热情和热血与病毒赛跑,尽心尽力保障战友们的健康安全,为赢得疫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翁淑贤 通讯员:冯丽、江赟、杜光宗、阚文婧、茹志娜、韩文青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一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