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普华永道、中山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所等机构联合发起“数治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治理创新案例”遴选活动结果出炉,公布1件特邀案例、5件优秀案例和18件入围案例。

“数字政府建设最大的挑战不是大数据技术本身,而是改革政府与其内部和外部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起符合现代发展目标的政府治理体系。”遴选委员会表示,今年将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科技大脑”项目成为唯一的“特邀案例”,正是关注到其积极打通数据壁垒,强化跨部门、跨层级和政企共建数据共享机制的实践经验。

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广州科技大脑”目前已与10多个单位建立40多个数据接口,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协同以及政企数据的全要素链接,实现了对传统科技业务管理平台的系统重构和业务流程再造。

以人为本的流程再造: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过去,我们进行项目申报,每次都至少花半天时间输入财务数据、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等信息。但这次打开‘广州科技大脑’申请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2019年和2020年的财务数据在后台都有记录,只需要‘一键导入’,其他信息只要没有修改,也不需要更新,几分钟按下按钮就完成填写。”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及科技信息中心项目经理夏正策成为“广州科技大脑”上线的首批受益者。

广州市科技局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传统科技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以科技项目管理为中心,重视项目的全流程管理,而“广州科技大脑”将业务服务对象回归到从事创新活动的“人”,即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把提升“人”的服务体验作为重要着力点。

“人”的需求是什么?首先是方便。从酝酿到应用历时1年,“广州科技大脑”实现了“六个一”的“小智慧真方便”,包括“一键检索”一网打尽、“一次填报”多次调用、“一键调取”无需填报、“一键签章”无需跑腿、“一次确认”直接领钱、“一体办公”提升效能。

例如,以往在科技项目申报时,企业或科研人员需要每次输入财务数据、专利编号等信息,现在“科技大脑”平台可以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对曾申报过的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历史数据实现“一键调取”无需填报,和“一次填报”多次调用。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一个平台就可以满足用户申领补贴奖励的多样需求,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推行项目管理全流程“无纸化”,部分业务实行“免申即享”,在企业申报环节,让“数据跑路”取代“人员跑腿”,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升了业务效率。

垂向、横向打通数据共享:与10多个单位建立40多个数据接口

“广州科技大脑”优化提升“人”体验的“小”智慧背后,有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但核心更在于科技业务工作改革和优化。

例如,企业之所以能实现“一次确认”直接领钱,是基于市财政科技经费资助方式优化举措中的“免申即享”试点工作。企业无需申报,登录“穗好办”APP扫码确认获奖信息和奖励金额,即可“坐等”补助经费到账,纳入“免申即享”试点的专项包括双创大赛奖励补助、企业孵化器补助、技术合同登记服务补助等。

广州市科技局打通科技管理部门的垂向联系,与省科技管理部门专家库数据实时共享,拓宽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资源,不仅统一了省科技计划项目、省级科技奖励、高企证书、技术服务合同登记等数据标准,更实现了共享省市专家库,使广州原有省外专家增长了6倍,达到5554名。

同时,广州市科技局也积极拓展与其他业务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广州科技大脑”目前已与10多个单位建立40多个数据接口,包括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共建专利数据信息共享标准,共享获取在穗企业专利申请获批数据;与市财政局联合开展项目立项查重工作,避免重复资助,保障财政经费的支出效率;与市场监管局共享企业信息,调取企业电子营业执照,核实企业基本信息和停办迁出状态;与广州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企业年度审计报告传输接口标准,实现会计审计报告一键调取等。

中山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郑跃平博士评价道,“广州科技大脑”没有局限于单一部门、单一领域的权责,而是自发与上级部门、横向部门打通信息壁垒、打破藩篱,在构建数字生态上有了初步的尝试,也推动了数字治理从技术革新走向治理系统的重构。

广州市科技局项目负责人期盼,未来,通过“广州科技大脑”,企业可以找到发展所必需的场地、人才、资金、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投资机构可以高效挖掘有成长潜力科创企业;科研人员可以了解国家、省、市科技资讯和学术动态,也可以主动推送自身科研成果,寻找合作伙伴,“我们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广州科技资源高度集聚、高效流通和深度互动的互联网平台,以数字治理推动广州科技创新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