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临近,烧猪、烧鸭等传统应节烧腊肉制品需求显著上升,广州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肉制品小作坊的监督,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以保障清明节期间食品质量安全。3月25日,记者跟随检查人员到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了解相关监管情况。据悉,广州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提质行动,全市188家肉制品小作坊,有53家小作坊已进入集中加工区。
现场:透明玻璃间隔生活环境一目了然
番禺区华禺兴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是烧腊、酱卤肉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内的烧腊产品销售至全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和连锁店,烧腊和酱卤肉制品品种多达50多个,平均每月生产量高达100多吨。
记者在集中加工区看到,目前共有10家小作坊进驻,每个小作坊都采用统一装修风格、统一标识标牌,通过透明玻璃间隔原料成品、加工储存、烧制加工等区域,生产过程全部封闭化,生产环境一目了然。公共区域及每家小作坊都装设摄像头,可以实现远程实时食品监控。
检查人员兵分两路,一路到集中加工区的管理方查验进出货等管理情况,一路到小作坊检查。“酱油是在哪里买的?票据呢?”在其中一家小作坊辅料间,检查人员逐一查看调味品的标识标签,看来源是否正规、有无过期。记者看到,每一种调料都有食品信息公示牌,标注了食品名称、生产者名称、销售商名称、联系电话、生产日期等。在办公室内,除了可以看到实时食品监控外,信息公示栏上还公示了营业执照、小作坊登记证、员工健康证、抽查抽检信息、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管理员等信息。检查人员对上面的信息逐一查看。
在烧制区,烧制师傅正在制作当天第二批的烧腊制品。检查人员逐一查看烧鹅、烧鸭、烧猪等原料的采购来源,以及检验检疫证等。
已有28%肉制品小作坊进入集中加工区
“从检查情况来看各环节还是做得不错的。”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二级调研员李鸣告诉记者,针对集中加工区小作坊的监管,市市场监管部门每月一次突击检查、区市场监管部门每月两次检查,属地市场监管所每周一次检查,还会要求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管理方每天快检两次,确保原料安全。
目前,广州市共有188家烧腊和酱卤肉制品小作坊,其中53家(占比28%)肉制品小作坊进驻了集中加工区。“我们正积极推进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模式。”李鸣介绍,由集中加工区供应烧腊制品的档口,提倡标注集中加工区名称。
现场,创赢农副产品加工厂老板严先生告诉记者,大约5年前他进入了集中加工区,加工区管理更规范,统一处理油污和油烟,卫生条件更好,证件也更加齐全,他还因此接到了来自酒楼的订单。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的烧腊制品主要由小作坊生产,经过登记的小作坊可以合法生产,但小作坊仍普遍存在人员素质较低、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等问题。对此广州市采用集中加工区模式,确保烧腊等肉制品生产安全。“清明节前后,我们还将加强对肉制品小作坊的监督,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以保障广州市民清明节期间食品质量安全。”
据悉,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提质行动,在番禺、从化等区打造了多个地方特色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集中加工区实现“五分离、一封闭”(即生产生活、原料成品、加工储存、人流物流、不同洁净区域相分离,生产过程全部封闭化);进行远程实时食品监控;集中统一处理污水废气;实现原料和成品集中快检,采购销售信息集中登记。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还通过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专业管理系统、微信小程序、视频监控APP等方式,实行智能、高效的监管。集中加工区通过专用管理软件对园区内所有小作坊开展原料验收、日常卫生动态巡检等工作。
链接:烧腊消费提示
1.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烧腊、酱卤肉食品。注意查看加工销售场所是否具备合法生产经营资质,查看制售人员是否采取相关卫生防范措施,如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等。
2.购买后烧腊食品要尽快食用,不是立即食用的烧腊食品食用前要重新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3.食用前应查看烧腊食品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异味,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食用。
消费者如果发现烧腊生产经营单位及购买的烧腊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020-12315或020-12345,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实习生 刘畅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