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温健荣出生于广州,1周岁时,因病致双下肢残疾,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
看着幼小的孩子,父母痛在心里,为了温健荣今后能自主地面对生活,在3-4岁时,父亲专门为温健荣做了一张木凳仔,让他能在父母和兄长的引领下学着移动前行。
“当一人在家时,为掌握一个动作,前行一点都摔倒无数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温健荣说,在入小学时,他学会了用双拐行路,但遭多间学校拒于门外,最后不断求情总算得以入读。父母叮嘱说“你要读好书,要有恒心,要有一技之长才可在社会立足”。这句话常常在温健荣的脑海回响。
在长期的学习中,温健荣认定了“诗、书、画、印”是自己兴趣。当时由于学习没有章法,只凭兴趣临写碑帖,经常一写就是一整天,学至深更半夜也不见有进步,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
在70年代有幸成为著名书法家麦华三的入室弟子,通过系统学习,温健荣有了明显的进步,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省、市的多种赛事并获奖,80年代入选“当代中国青年书法家大辞典”。在麦华三的引荐下,温健荣还跟随黄文宽老师研习篆刻艺术,2000年参加西泠印社举办的“百年西泠·海选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著名书法家梁照堂老师的指导下,对传统书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眼界大开,作品提升不断,入选全国的大型展览,还被博物馆、广州市档案馆、十香园纪念馆、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等机构收藏,并出版多本画册。
“市残联在残疾人文化建设方面,不断为残疾群众搭建平台,提供残疾人‘唱戏’。”近十年温健荣在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担任培育班老师,辅导的学员作品在国家省市的展览中多获殊荣。他告诉记者,书画艺术的传统学习,是打开心灵清静门户必不可少的一把锁匙。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