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埔区广汕公路1号、2号两座应急供水加压站提前建成。此前,新龙1号、2号应急供水加压站亦于2021年12月底建成通水。黄埔区多水源供水调度能力显著增强,为打赢今冬明春抗旱防咸供水保卫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龙1号、2号应急加压站从无到有,从动工到通水仅用15天时间,创造了供水加压站建设的“黄埔速度”。

黄埔区受旱情咸情影响较为明显

自2020年10月以来,广东东江流域遭遇1963年以来历史少有的秋冬春夏连旱,来水持续偏少导致咸潮上溯,东江流域部分水厂取水受影响,依赖东江水源的广州市黄埔区受旱情咸情影响较为明显,科学城等片区供水压力降低,地势较高的区域甚至面临短暂停水,保证稳定的居民生活用水及企业生产用水形势严峻。

按照广州市抗旱防咸保供水应急指挥部的部署,黄埔区需在2021年12月底完成新龙1号、2号应急供水加压站的建设,2022年2月底完成广汕路1号、2号应急供水加压站的建设,将承接非东江水源,缓解咸潮的影响。

黄埔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工程建设,区领导主持召开专项会议,组织发改、规划、财政、建设、水务等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工程建设的相关条件;区水务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精心指导工程建设,多方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的各种问题。

其中,广州开发区水质监测中心承担了4座应急加压站建设任务。中心党总支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目标、全力攻坚。中心紧急成立应急工程攻坚小组,组织全中心的技术骨干,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应急工程建设工作中。新龙1号、2号泵站的用地选址、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的基本确定,工程建设具体计划的制定,从组织、技术、管理、进度、质量要求等方面明确科学翔实的操作方案,仅用了3天时间。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黄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财政局、重点项目办、新龙镇政府、新龙镇拆迁办、广州市东城公路路政管理所以及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东城养护所等单位皆不遗余力给予支持和帮助,指导工程建设。

开发区水质监测中心技术信息部工程师易新兵是一位“老供水”,在这次紧急工作任务中,他被任命为应急加压站调试的总指挥。易新兵不惧艰难困苦,全程跟踪建设过程,凌晨3点的工地依旧有他忙碌的身影。

建设管理部部长曾北燕,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开展前期工作和办理工程手续,并组织制定了精确到时的施工节点计划,每天晚上都会对照节点认真梳理工程进度,在工作群中实时报告工程进度。

加压总站高级工程师刘武主要负责设备,他第一时间联系设备厂家明确设备选型以及供货时间安排,严格把好时间节点和设备质量关。即使任务急,安全施工却是一刻都不能放松。“请务必抓好现场安全,安全措施未到位的禁止施工”。建设管理部的黄宇康眼尖心细,时刻绷紧神经,工地上有任何不妥都难逃他的“火眼金睛”。

此次加压站建设面临工期短、工作面小、交叉施工多的重重困难。作为现场工程管理人员的徐钰勋,除了要确保各方人员有序施工,安全文明措施到位,还要处理现场突发的各种问题,遇上恶劣天气,还要牺牲部分休息时间追回耽误的工期。他说,“既然干这个活,肩上就有一份责任。”

最大限度保障咸潮期间居民和企业供水

新龙1号、2号应急加压站在2022年1月中旬咸潮上溯期间,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极大地缓解局部供水短缺的局面。

广州开发区水质监测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刚建成的广汕公路1号、2号两座应急供水加压站,为承接黄埔区北部水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黄埔区将继续深入开展抗旱防咸保供水行动,实施各路水源合理调度,充分挖掘全区加压站蓄水和调配能力,科学分析调配水量和水压,最大限度保障咸潮期间居民和企业供水。

黄埔区水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黄埔区将充分考虑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和工业企业发展变化情况,提前谋划,实现供水能力空间分配相对均衡。通过推广再生水资源利用,节水型社会的创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应急供水加压站提前建成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通讯员:赵雪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