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登迎春节,热热闹闹过新年。”从春节前到元宵节,都是年货的重要销售节点,其中粮油产品是必备年货之一,加上春耕备耕和春季畜牧业生产需要,粮食作物的进口量随之增长。

位于广州最南端的南沙粮食通用码头,是目前珠江西岸最为大型化、专业化的粮食码头,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粮食集散中心。码头内万吨货轮满载进口粮食,巨型抓斗上下纷飞,货车来往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叶亮是南沙海关散货码头监管科关员,负责进口粮食检验检疫工作。2021年入关的他,已经和粮食检疫打了半年的交道,迅速成长为队伍里的年轻骨干。

南沙海关关员叶亮(图左)与同事在对进境粮食进行过筛和取样作业

春节假期期间,叶亮和往常一样提前20分钟到达办公室。打开电脑,查看今天的船舶靠泊情况和粮食进口情况,记录货轮靠泊泊位,区分不同国家不同种类粮食查验重点,提前制定查验计划。“今天码头刚到了2艘进口粮食船,一共有35票粮食待查验,预计要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查完。”叶亮向科长汇报当天的工作安排。

进口粮食的运输主要依靠万吨级的大型散货运输船,一般有5-7个货舱,单个货舱面积就有数百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深近20米,相当于3层楼的高度。“每次下到舱里,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便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但肩上的责任很重大。”

作为一名查验关员,叶亮的任务就是要在“粮山豆海”中排查可能存在的有害生物。而他的目标,有的甚至比米粒还小。

“铲子、规格筛、取样袋、试管、记录单,都带齐了,走!”接到任务的叶亮熟练地穿上隔离衣,再次仔细检查了取样工具,确保万无一失。

南沙海关关员叶亮在表层检疫筛查疑似有毒杂草籽、麦角、菌瘿、活体昆虫、软体动物等

在码头前沿,金灿灿的玉米堆满船舱,查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完成粮食表层检疫工作,叶亮和同事用熏蒸气体检测仪确认舱内熏蒸气体浓度低于安全限量后,才开始查验工作。先在货舱里选取均匀分布的50个点进行过筛检查,然后在距离船舱四壁至少1米远的范围内均匀选取50个抽样点,扦取表层10公分以下的粮食作为样品,重点筛查有毒杂草籽、麦角、菌瘿、活体昆虫、软体动物等

“进口大宗原粮易携带多种外来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可能会对我国的农林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产生危害。”叶亮手里摇晃着分样筛,仔细筛查辨认其中的杂草以及昆虫等外来物种。“我们既要服务保障群众‘粮袋子’安全,又要防止有害生物从国门传入,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在“粮山豆海”中,每走一步都会深深地陷入,再用力抽出,叶亮和同事缓慢而坚定地前行,查验工作依然保持严谨细致,没有一丝含糊。虽然港口海风瑟瑟,但才走完一半取样路径的叶亮早已满头大汗,防护服下的贴身衣服也湿透了。“查一艘船最起码要一个半小时,一天下来,我的步数基本就是朋友圈第一了。”叶亮说。

南沙海关关员叶亮在对进境粮食实施扦取样品送检

“我们现在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靠泊船舶基本‘零等待’,而且植物检疫实验室就设置在码头边,这批货可以边卸货、边取样、边检测、边出结果。给企业省了不少时间。”完成现场采样工作后,叶亮马不停蹄地将整理好的样品送到位于码头内的植物检疫实验室接受检测。

当天下午5时,实验室检测结果出炉,该批粮食可正常通关。巨型抓斗随即开始作业,把粮食抓取至传送带,送入粮仓中。已经忙碌了一天的叶亮来不及休息,继续投入工作中。

今年春节是叶亮驻守在国门一线的第一年,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货物通关便利,再到保卫国家粮食安全,这位粮食战线的“新兵”和千千万万海关“老将”一齐,大步向前,从不退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关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通讯员:关悦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