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湖畔,广州文化馆新馆辉映园林美景;广州塔旁,广州美术馆造型如英雄花般绽放;珠江新城,广州粤剧院即将浓墨重彩亮相……过去5年,广州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上新”,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增加了分量。

这仅是广州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表示,除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在“软环境”建设上,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出台《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开展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执法检查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面向未来5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上苦干实干、砥砺前行。曾德雄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建设公共文化新型空间,构建新型熟人社会,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带动社区治理。

如今,市民经常打卡的“网红”书店、咖啡馆、阅览室,突破了原有的功能限制,让陌生人坐下来聊聊天、看看展览,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窗口”,借助这些公共文化新型空间,构建新型熟人社会,有利于增强社会温情、化解社会矛盾。

借此为引申,通过构建温情脉脉的“熟人空间”,可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理,以文化带动社区治理,也是强调了文化中“春风化雨”的特性,以温柔的社会交往方式敲开人们的心灵大门。目前,广州东山街已有成功的案例,借助社区文化站把居民聚在一起开展活动,让大家坐下来协商公共话题。

两则建议着眼于“文化治理”的细微之处,而对于广州要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曾德雄寄予厚望,希望广州以文化为先导和媒介,充分挖掘跟港澳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提升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功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