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踊跃捐赠衣物。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海宣 摄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关乎你我。自2019年底广州成立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以来,目前关注人数已达30万-50万,在这个平台上,可进行个人衣食住行用、会议、活动的碳排放计算,并提供减排量认购和碳中和实施。  

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将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实施碳普惠是广州主动对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要求;也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建设更高品质美丽广州的重要内容。  

广州建立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

近来,在五羊新城工作的陈先生发现,在广州市碳普惠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运动步数,就可获得碳币奖励。陈先生说:“每走3000步,第二天就能获得一个碳币奖励,而在碳普惠商城里,碳币可以兑换视频平台月卡、购物平台优惠券等。虽然金额不大,但每天都是要走路、骑自行车的,同时还能为减碳做贡献,何乐而不为?”  

2016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普惠制研究和探索,确定广州、东莞、中山等6市为碳普惠制首批试点。2019年12月,广州市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市民可在碳普惠平台上注册,并践行公共交通、节水节电、旧物回收等低碳行为,从而获得碳币,购物享受优惠。  

负责该平台运营的广东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聂兵告诉记者:“实现‘双碳’目标是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的低碳意识不断增强,从消费端引领生产端,对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广州市碳普惠平台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碳普惠平台,目前关注人数在30万-50万之间。通过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碳普惠,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碳普惠制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其理念是“低碳权益,惠及你我”。  

17个自愿减排项目成交金额超过200万元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碳排放。相比于企业,每个人的碳排放量虽然小,汇聚起来也不容小觑。普通市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能低碳生活方式,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水用电、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等,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聂兵介绍,目前碳普惠对减碳行为的激励机制有两个方式:  

其一,通过核证减排量交易。根据广东省《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个人和企业自愿参与实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可以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个人和小微企业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林业碳汇、使用高效节能空调、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自行车骑行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碳量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审定备案后,可进入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实现经济价值。近日,全国、广东碳市场每吨二氧化碳成交均价超过50元。截至2021年底广州已有17个自愿减排项目通过核证备案,减排量约12.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市场成交金额超过200万元。  

鼓励购买公众减排量 打造零碳产品、零碳会议

其二,就是减碳量兑换碳币激励。广州已搭建广州市碳普惠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市民通过实名注册、开展相应低碳行动后,平台获取用户公交出行、地铁出行、旧物回收等低碳行为数据并进行减碳量核算,根据减碳量向用户发放碳币。碳币可以在平台兑换商品和商业优惠。  

聂兵表示,国家颁布过21种低碳生活行为的指导手册,包括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大家对“什么是低碳生活”已经有了共识,但减排量如何计算需要各个地方来做,制定碳普惠减碳量标准和规范就非要重要。  

近年来,广州组织编制了居民公交车出行、地铁出行、节约用电等多个低碳行为的减碳量量化方法学,量化展示各类行为的碳减排效益。2021年编制了《基于碳普惠制的广州碳中和实施办法》《广州碳中和减排量核算通则》《广州碳中和排放量核算通则》等,继续探索个人日常行为和会议活动的碳排放量核算办法和碳中和实施途径。  

记者发现,在广州市碳普惠平台上,已经有了一个碳中和普惠服务平台。聂兵表示:“碳中和平台正在试运行。广州计划出台一些规则,鼓励企业购买、使用公众减排量来抵消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使得个人的减排量变得更加绿色低碳,促进公众的绿色减碳。”  

增加更多碳普惠场景 让更多市民参与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将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贯彻落实国家、省任务要求和工作部署,以及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继续深化碳普惠工作。一是增加更多碳普惠场景,在社区、会议、出行、消费等更多生活场景探索推广实施碳普惠制,让更多的市民能参与进来;二是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开发具有核证价值的碳减排项目,通过市场实现价值,从而激励自愿减排项目的实施;三是鼓励本地企业、项目、活动购买广州本地产生的碳减排量实施碳中和,加强有关减排量项目、减排情况、碳中和等信息披露和管理;四是加大碳普惠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丰富多样的低碳宣传活动,提高市民低碳意识和知识。

记者手记

着力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

绿色是广州最美的底色。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  

广州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善于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发展中问题,广州市碳普惠平台的建设形成了公众、企业和政府以低碳作为纽带的格局,为全国贡献了广州智慧和广州方案。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都在积极参与碳普惠制,企业将之作为常态化推动低碳品牌建设的行动,公众更是将低碳生活方式变成新时尚。  

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金额全国排名第一、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超前布局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在低碳发展方面,广州起步早,经验足,可以说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广州来说是加快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广州将通过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走出超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通讯员 穗环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