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3月中国汽车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24.8万车辆,同比增长1.1倍。

随着中国品牌车企近年来在海外布局的不断深化,新能源车火热“出海”。在挪威、瑞典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中国车企在当地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中国车企也开始拥有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运营。中国市场的这一变化,也引发了日企关注。

希望加大与中国新能源车企合作


(资料图)

旭化成株式会社执行官、中国总代表近藤修司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从中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房地产,从大家的行动来看,都出现了一定的购买欲望。从此可以看出,经济也是呈现复苏态势。”

为此,他表示,绿色能源,数字社会,还有健康领域长寿社会,是旭化成在中国社会特别关注的几个领域。其中,他提到,在新能源汽车这样的大趋势中,旭化成的一些材料和产品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今后我们希望和中国的OEM(比如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加大合作,使我们的产品和材料被采纳。我们也有这样的计划,也朝着这样的方向去部署我们的业务。”

近藤修司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旭化成可以作出诸多贡献,比如公司的相关产品涉及电池隔膜领域、新能源汽车消除噪音、电子传感器等;此外在工程塑料领域,旭化成的产品也有助于使得汽车实现轻量化等。

对于与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合作,近藤修司表示,公司有多个团队都在做新能源汽车材料方面的业务,“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一个共创实验室,把比亚迪的车展示出来,搭载上我们的材料和零部件,比如通过消除噪音的产品、传感器、工程塑料、座椅面料等来共同探讨(合作)。”据近藤修司介绍,目前公司在深圳的团队负责推进与比亚迪的相关合作探讨。

中日如何共创合作

其实,近年来,瞄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普及,大到新能源汽车的变速箱,小到电池封装等零配件,日企纷纷希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供应链中分一杯羹。

一位日企观察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尽管中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发展步调不一致,但并不意味着日本企业缺乏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整车的研发及生产技术等。

“在市场先行的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汽车本身的设计概念等给出了诸多新的课题。这不仅仅是亟待中国企业去解决的问题,日本企业也可以通过研发来拿出解决方案。这里不存在谁的技术具有绝对优势,而是需要在研发、试生产及批量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国际间、企业间的合作,当然这里也存在竞争。”上述人士说道,“但是,不进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不可能了解市场需求,也难以让拥有相关技术的企业获得新的发展。”

除了比亚迪,近藤修司表示,也有与其他企业成立共创实验室的想法。“我们在上海已经率先成立了一个共创实验室,主要是针对全球头部新能源车企的。我们跟该企业以及其他一些OEM都在探讨合作。除了新能源汽车以外,还有健康领域,我们目前在苏州也是通过一些产品和技术打包的方式,与制药公司在探讨合作。”他说道,“未来会基于不同的目标,在全国各地成立这样的实验室。”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