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商业洞察
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作 者:槽值小妹
来 源:槽值(ID:caozhi163)
洞察头条每天文后都会有彩蛋哟,不要错过哈!中奖名单请看置顶留言在社交网络中搜索情人节、黄金关键词,就能看到他们对黄金的狂热态度。 曾经对剁手化妆品情有独钟的年轻人,如今在下单心仪色号的口红时,也禁不住犹豫了起来。 在年轻人的选择中,金手镯、金饼、金戒指、金项链已经是老生常谈。 各大品牌一窝蜂推出的“24k纯金心”,俨然成了反驳“真心不值钱”的最有力证据。 立下攒钱、减肥、拥有爱情flag的95后、00后,新一年也要把买黄金记在小本本上。 他们往往充分发挥想象力,给买黄金这件事找到特别的原因和意义—— 开心、快乐、幸运……在这届年轻人看来,拥有黄金,仿佛就拥有了全部。 一些上头的年轻人,更是把目光瞄准了各个角落里的黄金。 即使是手头不宽裕的年轻人,也不忘用黄金作为理财工具。 金条、金饼等入手金额大,就化整为零,分次购入小配饰,加入当下流行的“金豆豆攒钱计划”。 在手上有少量闲钱的时候,买入单颗1~2克重的金豆豆、金瓜子、转运珠…… 小红书上流行的火热的金豆豆攒钱计划/ 图源:小红书 在相关话题中,“投资黄金靠谱”仿佛已经被无数年轻人刻进DNA。 不止情人节,在春节期间,中国黄金市场就曾经出现一波购买黄金小高潮。 不少地区的黄金市场人头攒动,流量大增,甚至许多产品出现了缺货。 黄金价格涨了,他们后悔不迭,“再蹲守一波就马上入手”; 黄金价格跌了,他们呼朋唤友,“兄弟姐妹们冲啊”…… 事实上,年轻人对于黄金态度的转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 据《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黄金珠宝消费主力正逐渐年轻化。 金店主要消费人群年龄集中在25~50岁之间,其中35~50岁群体的消费比例最高,为82.16%;25~35岁紧随其后,比例为 75.59%。 “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即将成为珠宝市场的消费主力军。” 2022年双十一期间,还有00后购物车里的 “新四大件”出炉,分别是:宠物、潮玩、户外运动,以及黄金。 除了金饰购买经验外,还有穿搭搭配、款式推荐、品牌文化、理财建议等等。 如此种种,不禁让人感到疑惑:为什么偏偏是黄金?而不是大牌奢侈品、玉石古玩,或者其他钻石或贵价金属? 年轻人爱上黄金的原因,或许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喜欢这种花钱了,但等于没花钱的感觉。 作为公认的“避险资产”之一,在年轻人看来:“黄金几乎符合了完美投资品的所有标准。” 自古以来就作为货币流通的黄金,属于全球性市场,没有任何个人或财团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操控全球黄金市场。 到手的金首饰,即使经过漫长岁月损坏、失色,黄金本身的价值也不会被削减。 只要重新清洗就可以恢复原来的光泽,可以随时熔炼制造全新的金饰或金条,甚至可以全世界通行无阻,地位十分稳固。 当然在这些因素背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黄金的稀缺性。 这一点有多重要?拿如今每当提到黄金,就必然被“拉踩”一番的钻石举例。 时间倒回1993年,随着那一句经典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传入国内,中国消费者开始广泛接受钻石文化。 曾经,象征浪漫和忠贞不渝爱情的钻石,还是情侣们心中渴望不可及的代名词; 而如今30年过去,钻石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为啥年轻人不买钻石”话题下,有网友吐槽买钻石其实就是买“碳单质” /图源:微博
全球目前的天然钻石矿,年产量在1亿克拉左右,其实并不算稀缺。 但由于个别企业垄断、品牌溢价、情感加成等原因,钻石一度被捧上神坛,价格也居高不下。 所谓人造钻石,其实就是在实验室里模拟自然界生出天然钻石的成长环境,让钻石如同庄稼一样被种出来—— 比如生产了全球90%人造钻石的河南柘城,这里的人造金刚石企业,采用自研的设备,只需一周,就可以“种”出1克拉与天然钻石无异的的人造钻石。 在这个小镇里,工业级金刚石微粉的年产量能达到60亿克拉,钻石的年产量能达到400万克拉。 人造钻石的出现,意味着“把钻石的价格打下来”不再是梦想; 但同时也意味着:过去象征着永恒坚固的钻石,一下子变成了“可以在实验室里合成的晶体”。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的崩塌”比“概念的幻灭”来得更为直观。 近年来,各种关于钻石贬值的新闻不断冲击着消费者的心。 今年年初,一名安徽女子翻出了家中的两枚戒指,一枚购于16年前,花费三四千,另一枚购于十年前,花费1万4千元。 而两个戒指的回收价格,老板最后竟然只开出了180元。 钻石行业的高溢价、高毛利、低保值率可见一斑/图源:微博@星视频 无独有偶,山东德州一名女子也曾拿出自己的结婚钻戒去售卖。 这枚2万元购入的戒指,在鉴定证书全部保留的情况下,店家开价不到3千元……“很扎心,这3千元也要是冲着18k金的戒托给的。” 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人们不断发出感叹:“还是买黄金好。” 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迄今为止,全球共开采出大约20万吨黄金。 数字看起来十分庞大,但实际上,这些黄金的总体积仅能盛满一个边长为20多米的立方体容器,大概相当于两个单元的六层楼那么高。 此外,目前全球探明黄金储量为5万多吨,已开采黄金数量达到总储量的79%,只剩下20%的黄金尚未开采。 人们推断“未来黄金供给量只会越来越少,使得黄金价格趋势一直上升,即使中间时有波动,长久来说,黄金价格仍然值得看好。” 总之,网上质疑的“全靠同行衬托”也好,“又一波从众”也罢,黄金的确吸引着当下的年轻人。 “从前觉得佩戴黄金土、俗、像暴发户,我承认是我声音大了些。” 黄金体积小、不占地、易存储;相对于其他奢侈品门槛低、买假货机会少(不是没有); “有钱时买来玩玩,厌倦了就以旧换新、有事了再卖掉应急。” 不过相年轻人对于黄金的追求,和前辈们还是有些区别的。 除了对于黄金的价值需求外,出众的设计感、潮流概念也是许多年轻人的主要参考标准。 抓住年轻人的这种心理,近年来,各大黄金品牌动作不断,推出各种联名款、系列款,都推动着黄金的人气水涨船高。 是的你没看错,奥特曼都有联名黄金款,未来拿下05后、10后不是梦/图源:淘宝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有超过48%的零售商认为,未来一到两年来,年轻人将购买更多的黄金首饰。 可以预见,或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年轻人口中对黄金的形容,也会变成: 黄金在如今的年轻人中人气有多高,有黄金柜台的工作人员形容: “平均10个消费者里面,年轻人就占了6、7个左右。” 线上平台也是一样的火热:根据唯品会数据显示,近期黄金戒指销量整整翻了一倍,黄金手链的销量也同比增长了37%。 在讨论相关话题时,许多年轻人这样形容对黄金的态度:闭眼冲。 有人希望通过黄金实现“无风险理财”;也有人渴望瞅准时机,低买高入,大赚一笔。 美好的理财期望当然没错,但对于许多人而言,需要明白的是,那句“投资有风险,入手需谨慎”对于黄金也依然适用。 通常人们所说的黄金保值,往往基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略去了实际交易的诸多涨跌细节。 “就好像中国股市40余年,上证指数从0涨到了3000多,看起来,如果始终持有股票,一定会稳赚不赔。但实际上,一般人很难承受股价浮动中出现的每一次风险。” 去年年中,惠州一名女子看中了一款一口价12000元的金手镯。 该商品号称使用了“三克压成一克”新型5G工艺,有十几克重,但回家一称,发现才只有8.5克。 不按克重卖、3克压成1克、5G工艺……短短几句话,包含的坑就有好几个。 买黄金时按件销售可能有坑,最好按照克数购买,并看清工艺/图源:微博@南财视频 比如品牌卖给消费者黄金时,所收取的价格并不仅仅是黄金的价格,其中还有人工制作费、渠道费、提成费用,以及品牌溢价等等。 不少人等真正到了商家回收时才发现,对方只看黄金价值。 “买的时候金价+加工费+商家利润,变现时只能按金价卖,还要有损耗费手续费,一加一减倒亏一半。” 除了这些,部分一口价金饰并不标明克数、定价模糊;常年佩戴可能导致部分损耗、折旧等,也需要理性看待。 对于年轻人来说,买黄金首饰可以是悦己消费,也可以是一门投资。 但总体来说,还是那句话:黄金好,但也不必因为抢购潮兴起而乱了阵脚。 如果是为了悦人悦己、表达爱意,那么选择能表达心意、或那个人喜爱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是为了理财,那么还是需要综合考量后再决定是否出手。 毕竟,“黄金保值”本身可能也是商家策划的卖点之一。 亲爱的粉丝们,我们会从评论区随机精选用户赠送书籍,今日赠书《半小时漫画经济学3》定价:39.90元。◆没有枯燥乏味的数字堆砌,没有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只用有趣的段子和一看就懂的漫画解答这些问题,为你理清它们背后那些让人蒙圈的经济学原理:做空、羊群效应、雁形模式、资产证券化……打破经济学在你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印象,让你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一不小心就看穿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翻开本书,一不小心就看穿了经济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