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185字 | 6分钟阅读
来源 |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2008年,人民日报曾报道过一个 “背着疯娘上大学” 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故事里的主人公叫 刘秀祥 ,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和患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相依为命,被当地人称为“贵州第一孝子”。 当他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的时候,许多人都为之震撼。 原来,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55万年薪,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高中教师。 闲余时间,更是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子1700多人。 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生活一度不能自理。 他的哥哥姐姐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过两几年,陆续选择了离家出走。 从此之后,就剩下刘秀祥自己照顾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他要照顾没有自理能力的母亲,为了生活,还要学着劈柴、做饭、种菜。 他们认为他的母亲是做了什么坏事受到诅咒,才会变得跟正常人不一样,因而非常讨厌他母亲。 母亲一发病时就开始闹腾,甚至还会拿石头砸别人家的房子,这无疑加深了街坊邻居的不喜。 小小年纪的刘秀祥,只好学着大人讲话的样子,不断给村子里的人赔礼道歉。 11岁,在别的小朋友围着父母撒娇卖萌的时候,刘秀祥已经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了。 当时的他没有钱读书,一位心疼他的老师帮他垫付,然后对他说“不要考虑别的,你来读书就好”。 老师的举手之劳化成了一道光,照进了刘秀祥的心间,带给了他巨大的冲击力。 从此之后,学习和育人这两颗种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里,逐渐生根,发芽。 小学毕业时,刘秀祥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 抱着头想了一整夜,他做出了决定: 学不仅要上,还带着母亲一起去! 一个身无分文的小孩子,还要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上学,这谈何容易? 聪明的刘秀祥找到民办的乾坤武校,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该校免费入学的机会。 为继续照顾母亲,他在学校附近用稻草搭了一个棚子,开始了带着生病的母亲四处打工求学的生涯。 为了生活和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街边、在垃圾堆里拾废品卖。 在那个年代,高中学费800元,这对于刘秀祥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 为了攒学费,开学前一个假期,16岁的刘秀祥随老乡到一个电站打工,每天干的都是重活。 大家都是轮班倒,他为了多赚点,就白晚班一起上,两个班加起来足足18小时。 有一次,他实在是太困了,不小心从100多米的高架上摔了下来。 不幸中的万幸,下面有安全网兜住了他,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他兜里揣着200多元,找了好几家房子都觉得太贵,跑来跑去,终于找到了一间很便宜的房子。 刘秀祥用蛇皮袋简单围了一圈,一个温馨的家就这么成了。 如此艰苦的条件,换做任何人都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可刘秀祥没有。 他只是笑着说“习惯了”,但当别人提到他母亲的时候,情绪顿时就绷不住了。 他一度哽咽,觉得自己亏欠了母亲,就连过年都没让母亲吃上一顿像样的年夜饭。 每一个凌晨十二点的夜晚,都能看到他捡垃圾,做苦力的身影。 因为过于劳累,平时成绩优异的他在高考前一周病倒了。 病来如山倒,刘秀祥大脑变得浑浑噩噩,四肢无力,唯有“黎明前的黑暗”支撑着他。 然而,上帝并没有眷顾这个不畏苦难、自强不息的少年。 他是在用生命读书啊,上天为什么就不能眷顾他,哪怕是一丝一毫。 “为什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却不给我一个完整的家?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这么拼命,还要遭遇这一切?” 他开始厌恶这个世界,厌恶所有人,甚至一度想要轻生。 求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他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翻开了日记本,试图从里面找出一件快乐的,值得让他为之活下去理由。 不是“妈妈又犯病了”、就是“今天又没吃饭”,这记录的哪里是生活,分明就是悲惨世界。 “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这话如同当头一棒,让刘秀祥从怨天尤人的情绪里走了出来。 第五次,他给校长跪下来了,抛弃了引以为傲的自尊,放弃了一切,只求校长能够让他上学。 校长没想到这个少年能做到这种地步,更是心惊他的志向,心中微微颤动,同意他入学。 08年时,20岁的他终于考上了大学,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 也就是那一年,他的事迹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各大新闻争先报道,20岁的他彻底出了名。 刘秀祥还来不及为上了新闻而惊讶,就受到了各界人士关注,都说要资助他。 “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感到同情、可怜,而应该是活着让人可亲、可佩、可敬。” 24岁,大学毕业。 一家北京企业,给刘秀祥开了55万的年薪,让他去工作。 他才刚大学毕业,而这些开高薪的老板,到底是因为他的工作能力,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他说: “思想上的贫穷比经济上的贫穷更可怕,更害人。” 他是一个体格健全,有手有脚的人,以前最困难的时候不需要别人资助,现如今更不需要。 靠贩卖苦难换取便利,这压根不是他刘秀祥能干出来的事儿。 他没有选择在大城市扎根,而是决定回到了贵州老家当老师。 他想让大山里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有学可上,他要带孩子们走出大山。 以前的他,提起贩卖苦难就是百般拒绝,他觉得过都过去了,有什么可提的,不断沉迷于过往悲惨的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贫穷。 但当他知道自己的过往经历可以鼓舞学生时,开始把自己的故事作为教材。 “当然能啊,老师以前可没有现在的条件,当时啊,睡猪窝,捡垃圾…” 他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方式,来告诉学生: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 8年里,刘秀祥跑遍了望谟县每个乡镇,骑坏了8辆摩托车。 他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四处筹钱,但借的速度跟不上还的速度,时间长了,就落下了“刘老师像乞丐到处乞讨”的名声。 “从2012年至今,刘秀祥资助或对接资助的学生已经达到一千七百多人。 截止到2020年九月,他为101名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资助,资助金额共计290多万元。” 他的经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信服,未来,真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 “不要怕艰苦,只要有梦想,有行动,你就能成为任何你想要成为的人。”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