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做客“‘新小华’两会茶座”,围绕“双减”政策落地,畅谈江苏教育发展。

新小华:过去一年,教育领域最热的话题就是“双减”。江苏是从哪几个方面推进“双减”工作的?

葛道凯:“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教育厅扎实工作、稳妥推进。

全面开展课后服务。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2021年秋季开学以来,全省6249所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基本实现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

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管理规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均完善了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

规范学校考试工作。省教育厅下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范》,进一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组织纸笔考试,对其他年级组织考试的频次、命题的难度、考试组织及考试成绩呈现等方面提出刚性要求,努力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课堂教学努力提质增效。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按课程标准实施零起点教学,努力做到应教尽教。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指导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严格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审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规范培训内容、时间、从业人员资质、财务管理、市场秩序,以及学科类培训机构投融资行为。

新小华:“双减”政策落地后,社会给予了很大期待和关注。江苏“双减”取得哪些成效?

葛道凯:“双减”政策出台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认真学习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业负担明显减轻。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调控基本上达到中央文件要求的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比例从上学期的42.4%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课后服务全面覆盖。全省有750.57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约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94.26%。有50.01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约占义务教育教师总数的92%。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共外聘16256名校外人士参与课后服务。

“减负提质”成为新的教学样态。所有学校小学起始年级全部实行“零起点”教学,强化学生作业的面批辅导,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新教育生态正在形成。

社会对校内减负较为满意。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显示,江苏全省97.51%义务教育学生、97.68%的家长对校内减负工作满意。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原来的8670家压减到233家,压减率达97.31%,较好完成了中央“大大压减”的目标任务,其中南通市、泰州市2个设区市、68个县(市、区)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压减的目标。全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实现100%全覆盖,监管总额近3亿元。

新小华: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怎样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调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葛道凯:我们开展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的全面培训,将“双减”工作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夯基工程和关键领域进行推进。着重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与服务能力,在推动减负增效的过程中统筹做好教师的减负减压工作,加强对教师的正面教育和引导。

此外,我们进一步精准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双减”与“五项管理”相结合,注重“五育并举”。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创造条件让更多学生动手实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新小华: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实施?学校如何更好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如何更好地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期盼?

葛道凯:下一阶段,江苏“双减”工作将紧紧围绕“减负”“增效”“提质”这三个关键词。

一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花功夫。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研制相关政策文件,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建立检查、反馈、整改、督查相结合的减负长效机制,努力使减负成为工作常态,着力构建“轻负高质”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是更加聚焦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等加强课堂设计与实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的收获度;教研部门深度介入作业管理,提高作业针对性、有效性;课后服务在保证“5+2”全覆盖的基础上,统筹校内校外资源,落实保障性政策措施。

三是在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上求突破。随着“双减”的常态化和纵深推进,家长的深度焦虑需要及早研判并采取对策,同时,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王 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