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今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三季度末,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前三季度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上季末高3.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02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

这一数据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还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13.5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6.5%;上半年增加 1.97万亿元,同比多增 7539 亿元。

所以,进入三季度以来,虽然国内疫情管控到位,但金融机构依旧没有停止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的节奏,但是奇怪的是,仍然有很多企业主表示:贷款难、担保难、贷款贵问题还是十分严重,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贷款难问题的症结在于:准入门槛依然过高。

现在银行的小微贷款产品层出不穷,诸如:纳税贷、抵押贷、小微网贷、厂房贷、工商物业贷、生猪抵押贷、收费权质押贷等等,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主体”,也就是小微企业本身资质如何。

由于疫情已经进入下半期,人行、银保监等部门也没有像一季度一样严格要求银行投放抗疫贷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了,所以很多银行在选择客户时,会“多打个问号”,希望“优中选优”,防止出现信用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下半年以来虽然贷款增量、增速一直在增,而企业贷款依然很难的原因所在。

其次,担保难的问题出在:政府增信模式未全面普及。

在几年前,普惠金融还没正式实施的时候,没有抵质押物的小微企业申请贷款,一般都是要求保证人担保的,这个保证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另一家无关联关系的企业。

到了2018年,普惠金融大力推广,银保监、人行给每家金融机构都下了年度考核任务,如要求:金融机构发放单户授信10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多少、户数多少、首贷户多少、增速不低于多少等指标。银行为了做大数量,就找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这样小微企业就不需要再自己找担保人了。

但是,这种模式并不是在全国推广的,如小编所在的浙江,实施得比较早,在2014年左右就铺开了,但是在一些中西部省份,仍然没有此模式,所以担保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最后,贷款贵的问题出在:普惠利率执行是有条件的。

举个例子,央行认定的普惠小微范畴是:单户授信小于 1000 万元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不是以上范围内的,是不能享受低息贷款利率的,这个优惠利率有的银行可以执行基准(年利率4.35%)以下。

所以,贷款贵的问题想要彻底解决,除非普惠利率限制全面放开,让授信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也能享受优惠利率才可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