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习惯最难改变,如果不加以规范和控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生活必需品”。

全国“限塑令”实施至今已有12年之久,超市等场所有偿使用塑料袋制度倒逼部分消费者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公众环保意识有所提高,部分企业也掀起了一波“环保风潮”,纸吸管、纸袋成餐饮店“新宠”。但在农贸市场、外卖、生鲜电商等领域,“限塑”效果并不佳,塑料制品使用依旧我行我“塑”。

究其原因,除了大众长期使用塑料制品的习惯积重难返之外,具体执行层面的细则有待进一步明确、可降解替代产品生产成本高、回收再利用链条不够顺畅等也是“限塑”路上的难点。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这个被称为“限塑令”升级版的新政提出,将分步骤、分领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等。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随之,各地先后推出新版“限塑令”。“限塑”有望迎来新的局面。

为后人长留一片绿水青山,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龚化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行,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一段时间内,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明显减少。

如今,“限塑令”已在湖南落地十二年,长沙市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店等场所的执行情况如何?国家接连出台塑料禁限新政策、新措施,湖南又将如何落实?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卜岚 实习生 蒋沐晨

变化

餐饮企业换装,纸吸管、纸袋成饮品店新宠

10月23日,记者在长沙走访发现,近年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许多消费者已经养成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在商超,塑料袋有偿使用已基本普及。而在餐饮行业,自带饮嘴的杯盖较好地替代了吸管,纸袋包装也越来越多。

“我不要塑料袋,直接放在推车里!”“来来来,豆腐放在饭盒里。”在位于蔡锷北路的华润万家超市内,家住盛世荷园的陈女士正在采购生鲜,“这个推车我买了5年了,是跳广场舞的姐妹告诉我的,一次少用几个袋子,一年下来可以少用数百个塑料袋。”

看着陈女士,一旁的超市收银员周女士乐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店内目前有承重8kg与5kg的塑料袋,价格分别为0.4元和0.2元,“塑料袋十几年前就开始有偿使用了。像陈阿姨一样,现在很多人来超市购物都会自带小推车或布袋,既环保又节省开支。”

“门店去年9月开业,自开业以来店内的吸管、杯盒、打包袋都是纸质材质。”在芙蓉中路附近的星巴克门店,店员陈女士正忙着制作咖啡,她告诉记者,门店打包袋分为加小、小、中、大四种型号,只有顾客要求,她们才会提供打包袋。不过,外卖配送会赠送打包袋,一天大概使用50份左右。

据悉,自限塑以来,不少企业掀起了一波“环保风潮”:喜茶从2019年开始推行了纸质吸管;麦当劳2020 年前已经实现包装100%使用国际森林认证的原纸;百胜中国公司旗下肯德基店里自主研发了可循环餐篮,2019年,该公司通过可循环餐篮节约用纸超2000吨,餐厅垃圾总量平均下降约20%。

问题

一天能送200多个,农贸市场仍是塑料袋“重灾区”

在省会长沙,与大型商超、餐饮店等相比,农贸市场、快递收发点等场所的执行情况普遍不佳,塑料袋使用依旧我行我“塑”。

10月22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位于蔡锷北路附近的荷花池生鲜市场,不少市民正忙着采购,只见随手提的塑料袋里装着黄瓜、西红柿、土豆等。记者看到,摊位上大多挂着各种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超薄免费塑料袋,供顾客随意取用。

市场内店主陈女士正为顾客挑选烧鹅。在切块后,她将调料与烧鹅麻利地装入了白色塑料袋。陈女士说,门店已经开了15年,一直都是免费为顾客提供塑料袋,“菜市场如果实行塑料袋收费,顾客会有很大的意见,也会影响到店铺的生意。”

在黄兴镇本地有机蔬菜批发零售直销点,老板叶先生也爽快地介绍到,“塑料袋我买的时候两块钱一捆,一捆大概50个,一天最多能用200多个,都是免费的!”而对于免费提供塑料袋,该老板表示,市场内经营户都免费提供,自己家不给,恐怕没有顾客会登门了。

“2016年正式营业,开店试行了3个月的塑料袋收费使用,不少顾客都有意见就取消了。此后,基本上都是免费送的。”营盘路附近的一家水果店负责人张先生介绍,如果顾客买的东西较少,就收0.2元/个,免费的一天大概会送出50个左右。

除了农贸市场,在长沙不少快递服务站,堆放着等着派发的快件里有不少都是塑料包装,而这些包装也大多是免费提供的。据记者调查,包装快件的塑料袋,基本都是一次性使用,消费者拆开包装后,会直接扔进垃圾桶。

此外,另一个困难领域就是“外卖”。“上午饭和晚饭都叫外卖,有时候早上一睁眼就拿起手机叫早餐,拿到的外卖塑料袋是少不了的。”长沙大学的朱同学表示,有的超市收费的塑料袋都攒着装垃圾,结果现在外卖这儿随便用。

公开数据显示,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在2000万以上。以每单使用1个塑料袋计算,年使用塑料袋都超过了70亿个。

政策

防治“白色污染”“限塑令”升级

其实,早在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2008年,湖南还启动了“省级绿色商场”申报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绿色餐饮”。鼓励品牌消费集聚区、重点商业街区、商场超市等率先扩大绿色采购,增设绿色产品专柜专区,积极落实“限塑令”,推动塑料购物袋减量工作。

“限塑令”出台的初衷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然而,十二年来其落地面临着诸多困境:市民绿色消费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农贸市场成为重灾区、替代品成本较高等等……

为了遏制“白色污染”,今年“限塑令”正式升级,或将在包装领域掀起一场可持续的绿色变革。

今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新固废法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随之,各地也先后推出了新版“限塑令”。

从湖南来看,目前,湖南省发展改革、生态环境部门正积极统筹“白色污染”防治,联合长沙市开展塑料污染防治及产业发展调研等,围绕塑料制品生产、流通、处置、监管等环节,与相关部门、协会、企业进行了现场座谈、实地检查,明确了统筹部署、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细化完善了落实措施和创新做法,省级实施方案正在走程序。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先行先试”的地区,正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塑料制品禁限通知,大力推进商场、超市、药店等公共场所禁限工作;强化生活垃圾回收分类体系建设,采取分类回收、再生利用、焚烧处置等方式,对塑料废弃物进行绿色化治理,避免产生环境污染。

链接

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政策,破解“限塑”困局

从2008年的“限塑令”到今年“限塑令”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相继发布新的“限塑令”。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各地还提出加快推广可替代产品和模式的应用。

今年8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并已于9月1日起实施。明确到2020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等。广州市发改委指出,在立法层面,广州市将由“禁塑令”替代“限塑令”。

今年9月,上海市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提出了塑料污染治理的分阶段目标:到2020年,率先在餐饮、宾馆、酒店、邮政快递等重点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基本实现塑料废弃物零填埋;到2021年,全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有效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多地新政提出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管理制度。在当前替代方案和产能不足的大背景下,加大对塑料制品的再利用,也是不让“限塑”影响到消费者生活效率,治理塑料污染的可选路径之一。

推荐内容